一种乔灌草-陆水生协同的多层次生境改造修复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09781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乔灌草‑陆水生协同的多层次生境改造修复装置及方法,包括移动车体,设于移动车体上的陆地修复单元以及连接移动车体的水生生物投放单元;其中,所述陆地修复单元包括设于移动车体上的种植机构;所述种植机构包括:升降设备,连接有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上设有钻杆,所述钻杆的下端开设有吸水口,所述钻杆内设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的一端连通有负压排水部;旋转设备一,其输出端传动连接负压排水部,还与钻杆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陆地修复单元和水生生物投放单元协同配合,实现对该修复区域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并且挖种植坑时同步使得负压排水部通过吸水口和负压管将种植坑内的积水抽出,以防积水影响后续在种植坑内种植幼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境改造修复,具体为一种乔灌草-陆水生协同的多层次生境改造修复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风电场的修建对鸟类迁徙造成了一定影响,并且风机之间的土地未能充分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为了合理利用风机之间的土地,以便于不同的鸟类栖息,需要对土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修复,传统的改造修复方式是通过设备在修复区域土地挖坑种植植物,虽然该种方式能起到一定生态修复目的,但是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往往只注重了陆地上的生态修复,而忽略了对水域的修复,修复效果有待提高,另外,待修复的土地通常为湿地,土壤为盐碱地,在通过设备挖出种植坑时,水分会渗漏至挖出的种植坑中,造成种植坑中存在积水,如果不进行排水,便于导致幼苗根部在种植后出现腐烂的问题,在排水时又需要采用独立的抽水设备,使用较为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乔灌草-陆水生协同的多层次生境改造修复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乔灌草-陆水生协同的多层次生境改造修复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乔灌草-陆水生协同的多层次生境改造修复装置,用于修复湿地区域,包括移动车体(1),其特征在于,设于移动车体(1)上的陆地修复单元以及连接移动车体(1)的水生生物投放单元(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口内设有拦截网(310),所述拦截网(310)的外侧贴合有毛刷件(311),所述毛刷件(311)的轴部贯穿拦截网(310)并与齿条一(35)啮合连接,所述齿条一(35)固定套设于负压管(313)外壁,所述负压管(313)的顶端通过伸缩管与负压排水部输入端转动连接,所述负压管(313)外壁固定套设有从动环(314),所述从动环(314)顶部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乔灌草-陆水生协同的多层次生境改造修复装置,用于修复湿地区域,包括移动车体(1),其特征在于,设于移动车体(1)上的陆地修复单元以及连接移动车体(1)的水生生物投放单元(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口内设有拦截网(310),所述拦截网(310)的外侧贴合有毛刷件(311),所述毛刷件(311)的轴部贯穿拦截网(310)并与齿条一(35)啮合连接,所述齿条一(35)固定套设于负压管(313)外壁,所述负压管(313)的顶端通过伸缩管与负压排水部输入端转动连接,所述负压管(313)外壁固定套设有从动环(314),所述从动环(314)顶部设有弧形凸块(315),且从动环(314)上方且设于箱体(37)内壁上设有与从动环(314)共轴线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设有用于与从动环(314)滑动抵接的接触杆,所述接触杆在接触到弧形凸块(315)时驱使负压管(313)带动齿条一(35)向下移动,使得毛刷件(311)转动清洁滤网,所述负压管(313)和钻杆(34)的内壁设有弹性复位件,用于在接触杆与弧形凸块(315)错开时驱使负压管(313)带动齿条一(35)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排水部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36)的外侧套设有插入筒(33),所述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星烁袁静芳邢圆陈琤王超王鹏程周大庆刘晓曼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