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与拉曼光谱联用的微流控芯片夹紧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956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与拉曼光谱联用的微流控芯片夹紧釜,属于微流控芯片检测辅助设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微流控芯片夹紧釜难以满足拉曼光谱的检测要求的问题,所述能够与拉曼光谱联用的微流控芯片夹紧釜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盖(1)、釜体(2)和下盖(3),上盖(1)、釜体(2)和下盖(3)均为环形结构。所述能够与拉曼光谱联用的微流控芯片夹紧釜可以与拉曼光谱联用检测,以此扩大微流控芯片的适用范围,增加其实用性和检测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检测辅助设备,具体的是一种能够与拉曼光谱联用的微流控芯片夹紧釜


技术介绍

1、微流控技术,是指利用微通道对流体进行精准控制和处理。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生物、化工等研究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微流控芯片作为微流控技术中的核心部件,可在芯片上完成各种生化反应、分离、检测等过程。相比于传统放大反应方法,微流控芯片具有高度集成、体积小、实验效率高、试剂消耗少等优点;因此,微流控技术代表了化工实验技术及测试检验技术的新方向。

2、在现有技术中,微流控芯片在检测时通常配合对应的夹紧釜使用,利用夹紧釜对相应芯片进行固定,同时辅助微流控芯片与微流泵相连,以便对微流控芯片供液和加压。目前微流控技术的观测手段主要是联合显微成像技术进行观测,无法实现微流控芯片流道内物质组成的分析和检测,这大大局限了微流控技术的适用范围。拉曼光谱仪作为一种无损于样品的微观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原位实时监测物质组成,与微流控芯片有很好的适配性。然而当前市面上的微流控芯片夹紧釜难以满足拉曼光谱的检测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与拉曼光谱联用的微流控芯片夹紧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与拉曼光谱联用的微流控芯片夹紧釜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盖(1)、釜体(2)和下盖(3),上盖(1)、釜体(2)和下盖(3)均为环形结构,上盖(1)含有上盖壁(101)和上盖内空腔(102),釜体(2)含有釜体壁(201)和釜内空腔(202),下盖(3)含有下盖壁(301)和下盖内空腔(302),上盖内空腔(102)、釜内空腔(202)和下盖内空腔(302)从上向下依次连接,上盖内空腔(102)内设置有上透明盖板(4),釜内空腔(202)内设置有护板(5),护板(5)为环形结构,护板(5)含有护板壁(501)和芯片安装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与拉曼光谱联用的微流控芯片夹紧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与拉曼光谱联用的微流控芯片夹紧釜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盖(1)、釜体(2)和下盖(3),上盖(1)、釜体(2)和下盖(3)均为环形结构,上盖(1)含有上盖壁(101)和上盖内空腔(102),釜体(2)含有釜体壁(201)和釜内空腔(202),下盖(3)含有下盖壁(301)和下盖内空腔(302),上盖内空腔(102)、釜内空腔(202)和下盖内空腔(302)从上向下依次连接,上盖内空腔(102)内设置有上透明盖板(4),釜内空腔(202)内设置有护板(5),护板(5)为环形结构,护板(5)含有护板壁(501)和芯片安装空腔(502),微流控芯片(9)能够匹配地设置于芯片安装空腔(502)内,釜体壁(201)内设置有样品液进口流道(203)和样品液出口流道(204),微流控芯片(9)的入口(901)能够与样品液进口流道(203)连通,微流控芯片(9)的出口(902)能够与样品液出口流道(204)连通,下盖内空腔(302)内设置有下透明盖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与拉曼光谱联用的微流控芯片夹紧釜,其特征在于,釜体壁(201)的内周面设置有内环形凸起(205),釜内空腔(202)被内环形凸起(205)分隔为釜内上空腔(206)和釜内下空腔(207),护板(5)与釜体(2)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护板(5)和内环形凸起(205)上下层叠连接,微流控芯片(9)能够与内环形凸起(205)上下层叠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与拉曼光谱联用的微流控芯片夹紧釜,其特征在于,护板(5)的护板壁(501)内设置有第一通孔(503),内环形凸起(205)内设置有第二通孔(208),釜内上空腔(206)依次通过第一通孔(503)和第二通孔(208)与釜内下空腔(207)连通,样品液进口流道(203)的出口端和样品液出口流道(204)的入口端均位于内环形凸起(205)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与拉曼光谱联用的微流控芯片夹紧釜,其特征在于,上盖壁(101)的下端插接于釜内上空腔(206)内,上盖(1)和釜体(2)密封连接,上盖壁(101)的下端与护板(5)之间存在间距,上盖壁(101)上设置有上空腔进液口(103)和上空腔吹扫口(104),上空腔进液口(103)和上空腔吹扫口(104)均与釜内上空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瑾荣罗佐治朱雅轩黄凯波张跃飞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