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乳化协同增效的抗皱组合物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904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乳化协同增效的抗皱组合物及应用,属于化妆品领域,包含以下质量份的组分:水溶千日菊提取物0.5‑3份;油溶千日菊提取物0.5‑2份;二棕榈酰羟脯氨酸0.1‑1份;三山嵛精PEG‑20酯类1‑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微乳技术能够将抗皱活性物分散成微小颗粒更容易被皮肤吸收,促进抗皱活性物更好的发挥功效作用,通过有针对性的进行配方体系设计和搭配,将产品做成微乳化粒径,更有利于活性组分被皮肤吸收,实现功效活性物低量添加达到高量添加的功效,降低厂家的生产成本,从多维度实现抗皱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妆品,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乳化协同增效的抗皱组合物及应用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的追求,抗衰老、抗皱护肤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消费者不仅期望护肤品能有效改善皱纹等皮肤老化问题,还希望产品更加安全、温和且易于吸收。微乳化技术由于能够显著提高护肤品的稳定性和渗透力,成为了提升抗皱功效组合物性能的重要途径。

2、抗皱功效成分的选择是开发抗皱组合物的关键。目前已知的抗皱成分包括维c、a醇、玻色因、胜肽、植物活性物等,这些成分在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增强皮肤弹性、抑制皱纹形成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然而,不同添加量下相同成分的抗皱效果存在差异,单一功效成分的添加量要添加得很高才能有功效。因此品牌方和生产厂家为了达到满意的功效效果对功效物质添加量进行堆积,此举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开发成本。

3、传统抗皱产品依赖高浓度活性物(如维a醇需添加0.1%-1%),易引发皮肤刺激且成本高昂。常规乳化体系粒径较大(200-500nm),导致活性物透皮吸收率低(<20%),需通过高添加量弥补效率缺陷。

4、另外微乳化技术虽能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乳化协同增效的抗皱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乳化协同增效的抗皱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乳化协同增效的抗皱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选自:甘油、丁二醇、1,3-丙二醇、双丙甘醇、甲基丙二醇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乳化协同增效的抗皱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剂为甘油、丁二醇、甘油聚醚-26、泛醇、1,2-己二醇、胆甾醇羟基硬脂酸酯、水解透明质酸钠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乳化协同增效的抗皱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乳化协同增效的抗皱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乳化协同增效的抗皱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选自:甘油、丁二醇、1,3-丙二醇、双丙甘醇、甲基丙二醇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乳化协同增效的抗皱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剂为甘油、丁二醇、甘油聚醚-26、泛醇、1,2-己二醇、胆甾醇羟基硬脂酸酯、水解透明质酸钠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乳化协同增效的抗皱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润肤剂选自:异壬酸异壬酯、氢化聚异丁烯、季戊四醇四(乙基己酸)酯、霍霍巴籽油、角鲨烷、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牛油果树果脂、乙基己基甘油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乳化协同增效的抗皱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卡波姆、羟乙基纤维素、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丙烯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荣朱笑笑随志明钟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黛宜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