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903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电池,包括:卷芯,第一极片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覆区,第一空箔区远离第一涂覆区的一端为第一极片的卷绕起始端,第一空箔区超出第一涂覆区的部分环绕卷绕中心卷绕至少一圈;第一极片包括硅碳复合材料,其中第一极片的活性层中硅元素的质量含量为A%,A的取值范围为1.5至50;电解液,以电解液的质量为基准计,含硫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质量占比为0.1%至6%,含硫添加剂包括1,3‑丙烷磺酸内酯、1,3‑丙烯磺酸内酯、硫酸乙烯酯、亚硫酸乙烯酯、亚硫酸丙烯酯、硫酸乙烯酯、4‑甲基硫酸亚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含硫添加剂协同作为散热部的第一空箔区同步改善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可穿戴电池产品等领域。随着电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电芯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对于卷芯而言,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得卷芯中部区域温度过高且难以进行散热,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恶化,并且容易引发热失控等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卷芯中部区域温度过高且难以进行散热,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恶化,并且容易引发热失控等安全问题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3、外壳,具有容纳空间;

4、卷芯,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并由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依次层叠并卷绕形成,所述第一极片包括沿卷绕方向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覆区,沿卷绕方向,所述第一空箔区远离所述第一涂覆区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极片的卷绕起始端,所述第一空箔区超出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部分环绕卷绕中心卷绕至少一圈;所述第一涂覆区包括活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箔区(113)超出所述第一涂覆区(116)的部分环绕卷绕中心的卷绕圈数为N,A/N的取值范围为0.4至33;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13)包括第二空箔区(133)和第二涂覆区(136),沿卷绕方向,所述第二空箔区(133)远离所述第二涂覆区(136)的一端为所述第二极片(13)的卷绕起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箔区(133)超出所述第二涂覆区(136)的部分环绕卷绕中心卷绕至少一圈;和/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箔区(113)超出所述第一涂覆区(116)的部分环绕卷绕中心的卷绕圈数为n,a/n的取值范围为0.4至33;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13)包括第二空箔区(133)和第二涂覆区(136),沿卷绕方向,所述第二空箔区(133)远离所述第二涂覆区(136)的一端为所述第二极片(13)的卷绕起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箔区(133)超出所述第二涂覆区(136)的部分环绕卷绕中心卷绕至少一圈;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13)还包括第三空箔区(134),沿卷绕方向,所述第二涂覆区(136)与所述第三空箔区(134)连接设置,所述第三空箔区(134)远离所述第二涂覆区(136)的一端为所述第二极片(13)的卷绕收尾端;所述电池还包括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包括第一绝缘层(21),所述第一绝缘层(21)覆盖于所述第三空箔区(134)的相对两面且与所述第二涂覆区(136)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1)具有沿卷绕方向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卷绕中心形成第一连线(211),所述第二端面与卷绕中心形成第二连线(212),所述第一连线(211)和所述第二连线(212)形成夹角θ,θ的取值范围为10°至90°;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11)还包括第四空箔区(117),沿卷绕方向,所述第一涂覆区(116)与所述第四空箔区(117)连接设置,所述第四空箔区(117)远离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腾飞杨章应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