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玉明专利>正文

一种拼色捻丝法及写意水墨画的缂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0901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缂丝工艺与水墨艺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拼色捻丝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传统缂丝用蚕丝线作为底色纬线和墨色纬线;S2、将底色纬线和墨色纬线分别劈丝为12‑20根单丝,通过手工分丝法调整每根单丝的粗细差异,形成“丝径渐变”效果;S3、根据写意水墨画的笔墨层次,将底色丝线与墨色丝线按“七二三配比法”捻合。该拼色捻丝法及写意水墨画的缂织方法,通过“七二三配比法”将天然白色生丝与靛蓝染色生丝按焦墨、浓墨、淡墨不同比例捻合,结合“绞三松一”技法,使纬线因墨色丝线占比和捻合方式不同呈现层次渐变,松捻形成的断续线形结构模拟水墨画枯笔质感,解决墨色层次模糊与枯笔质感缺失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缂丝工艺与水墨艺术,具体为一种拼色捻丝法及写意水墨画的缂织方法


技术介绍

1、缂丝工艺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以“通经断纬”为核心特征,擅长通过丝线的精密排列呈现图案纹理,而水墨艺术则以笔墨的浓淡干湿、笔法的皴擦点染营造意境,二者在材料特性与艺术表现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将水墨艺术的写意风格融入缂丝工艺,需要突破传统缂丝在色彩层次过渡、笔墨质感模拟等方面的技术瓶颈。

2、传统缂丝工艺在表现写意水墨画时面临诸多技术问题:一方面,传统纬线制备难以实现墨色浓淡的细腻渐变,且无法通过丝线捻合工艺模拟水墨画中枯笔的断续质感,导致缂织作品中焦墨、浓墨、淡墨的层次区分模糊,笔墨韵味不足;另一方面,对于水墨画中“批麻皴”“飞白”等典型笔法,传统缂丝的经纬交织方式难以精准呈现其线条走向与留白效果,同时经线与纬线的固定角度穿入方式也限制了笔法动态感的表达,使得缂织作品在还原水墨意境时存在明显局限,故而提出了一种拼色捻丝法及写意水墨画的缂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p>

2、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色捻丝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色捻丝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底色纬线和墨色纬线均采用传统“辑里丝”工艺加工,具体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拼色捻丝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木灰水由松木灰与竹叶灰按1:1比例混合制成,松木灰选用陈年松木燃烧后的灰烬,竹叶灰选用新鲜竹叶经炭化处理后的灰烬,草木灰水的pH值为10-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色捻丝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手工分丝法的具体操作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色捻丝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七二三配比法”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色捻丝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色捻丝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底色纬线和墨色纬线均采用传统“辑里丝”工艺加工,具体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拼色捻丝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木灰水由松木灰与竹叶灰按1:1比例混合制成,松木灰选用陈年松木燃烧后的灰烬,竹叶灰选用新鲜竹叶经炭化处理后的灰烬,草木灰水的ph值为10-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色捻丝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手工分丝法的具体操作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玉明范辰霄卢月芳
申请(专利权)人:范玉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