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径双螺旋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7710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0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径双螺旋除雾器,包括筒体,筒体包括中心筒体、一级变径筒体、一级除雾叶栅、二级变径筒体和二级除雾叶栅;中心筒体、一级变径筒体和二级变径筒体的上下两端均开口,一级变径筒体和二级变径筒体分别设于中心筒体的下端和上端并与其连通,一级变径筒体下端的直径小于其上端的直径,二级变径筒体下端的直径大于其上端的直径,一级除雾叶栅和二级除雾叶栅分别设于一级变径筒体和二级变径筒体内;一级除雾叶栅和二级除雾叶栅均包括有若干除雾叶片,若干除雾叶片圆周设置且沿同一圆周方向依次倾斜向上设置;相邻除雾叶片的相邻端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除雾通道;且在中心筒体的轴向上,相邻除雾叶片的相邻端之间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烟气除尘除雾,尤其涉及一种变径双螺旋除雾器


技术介绍

1、脱硫吸收塔作为烟气净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烟气排放的环保标准能否达标。其中,除雾器作为吸收塔的关键部件,承担着将烟气中夹带的微小液滴和浆液有效分离的重要任务,以防止这些污染物随烟气排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

2、传统的除雾器设计主要包括平板式除雾器和屋脊式除雾器,它们基于折流板原理工作,即利用烟气中雾滴的惯性作用,使其在通过除雾器叶片时发生碰撞并被捕集。然而,这类除雾器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若干显著的技术局限性。

3、首先,传统折流板除雾器对于粒径大于15μm的雾滴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于更细微的雾滴(如粒径小于15μm的雾滴),其捕集效率则显著降低,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特别是在追求超低排放(如粉尘浓度低于5mg/nm3)的情境下,传统除雾器的性能显得力不从心。

4、其次,折流板除雾器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因雾滴沉积、浆液附着等原因发生结垢堵塞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除雾效率,还增加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和运行难度。为了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通常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径双螺旋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中心筒体、一级变径筒体、一级除雾叶栅、二级变径筒体和二级除雾叶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双螺旋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除雾叶栅包括一级固定柱,所述一级固定柱设于所述一级变径筒体的中心处,所述一级除雾叶栅为扇形,所述一级除雾叶栅的所述除雾叶片的一端固连于所述一级变径筒体的内壁、另一端固连于所述一级固定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双螺旋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除雾叶栅设于所述一级变径筒体的下端开口处,所述二级除雾叶栅设于靠近所述二级变径筒体的上端开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径双螺旋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中心筒体、一级变径筒体、一级除雾叶栅、二级变径筒体和二级除雾叶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双螺旋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除雾叶栅包括一级固定柱,所述一级固定柱设于所述一级变径筒体的中心处,所述一级除雾叶栅为扇形,所述一级除雾叶栅的所述除雾叶片的一端固连于所述一级变径筒体的内壁、另一端固连于所述一级固定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双螺旋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除雾叶栅设于所述一级变径筒体的下端开口处,所述二级除雾叶栅设于靠近所述二级变径筒体的上端开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欣吴永杰戴永阳
申请(专利权)人:斯蒙赫尔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