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源头弃流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多采用传统的天沟系统,其在屋檐设置天沟,天沟为开口式结构,天沟底部连接雨水斗,雨水斗连接有雨水管。传统的这种屋面雨水收集系统还存在如下问题:天沟为敞口式结构,天沟内容易积聚垃圾,比如落叶、树枝、塑料制品等杂物易掉落至天沟中堆积,容易污染雨水水质,也是影响源头洁净的因素之一。另外,设置的过滤方式较为简单,大多数是在天沟中简单内置滤网(雨水斗),进行拦截过滤,每次雨水收集后,拦截的垃圾无法实现自清理,只能人工定期将拦截的垃圾清理出来,比较费时费力。
2、经过检索,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改进型的雨水收集系统,比如利用既有光伏板作为集雨面进行雨水的收集,实现了光伏板的多功能应用。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20521531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告的一种针对光伏板的集雨收集装置,其利用导水装置将光伏板上的雨水进行收集。但是上述装置还存在如下问题:
3、第一,其仅考虑了雨水的收集,但未考虑在降水过程中由于不同时间段内的降雨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源头弃流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若干设置在屋顶主体(1)上的雨水收集模块,该雨水收集模块至少包括一组光伏单元(2)和一组集水单元(3),所述光伏单元(2)包括设置在屋顶主体(1)上的光伏支架(21),光伏支架(21)上设有光伏板(22);光伏板(22)的表面作为第一集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单元(3)包括集水箱(31),所述集水箱(31)设置在光伏板(22)底沿的下方;集水箱(31)连接雨水主管(5);所述集水箱(31)的顶部扣合有可翻转的箱盖(34),所述集水箱(31)的顶部还滑动连接有导流檐(36);当箱盖(34)在扣合状态时,导流檐(36)设置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源头弃流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若干设置在屋顶主体(1)上的雨水收集模块,该雨水收集模块至少包括一组光伏单元(2)和一组集水单元(3),所述光伏单元(2)包括设置在屋顶主体(1)上的光伏支架(21),光伏支架(21)上设有光伏板(22);光伏板(22)的表面作为第一集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单元(3)包括集水箱(31),所述集水箱(31)设置在光伏板(22)底沿的下方;集水箱(31)连接雨水主管(5);所述集水箱(31)的顶部扣合有可翻转的箱盖(34),所述集水箱(31)的顶部还滑动连接有导流檐(36);当箱盖(34)在扣合状态时,导流檐(36)设置在箱盖(34)下方,呈收纳状;在收纳状时,光伏板(22)上的雨水无法流入集水箱(31)内,此时为雨水弃流状态;当箱盖(34)在翻转打开时,所述导流檐(36)能够联动沿着集水箱(31)顶部向外滑动,呈扩展状;在扩展状态时,导流檐(36)在箱盖(34)的联动下向外伸出至光伏板(22)底沿下方,用于承接引导光伏板(22)上的雨水进入集水箱(31)中,此时为雨水收集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源头弃流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31)的顶部连接有边板(32),所述边板(32)开设有滑槽(321);所述箱盖(34)设有翻转件(33),所述翻转件(33)包括主动连杆(333),主动连杆(333)的底端与所述边板(32)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连杆(333)连接有用于实现主动连杆(333)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箱盖(34)上铰接有两组从动连杆(332),所述从动连杆(332)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主动连杆(333)上;其中一组从动连杆(332)连接有延伸臂(331),所述延伸臂(331)的端部设置有铰轴,所述铰轴插设在滑槽(321)中并能够相对滑槽(321)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源头弃流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32)上还滑动连接有主动齿条(38),所述主动齿条(38)的一端与所述铰轴连接;所述导流檐(36)连接有从动齿条(37),所述从动齿条(37)与所述边板(32)滑动连接;所述边板(32)上可旋转连接有齿轮(310),所述齿轮(310)与所述从动齿条(37)和主动齿条(38)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春梅,李浩,张玉燕,崔亚男,孙玉琦,郭磊,刘莉莉,杨大伟,郝晓辉,王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