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源头弃流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0753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实现源头弃流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和方法,属于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其包括设置在屋顶主体上的雨水收集模块,该模块包括光伏单元、集水单元和防护单元,集水单元包括集水箱、箱盖、导流檐等,通过齿轮齿条联动机构,实现箱盖翻转与导流檐滑动的同步控制,在降雨初期自动弃流污染雨水;后期通过光伏板、箱盖内表面及防护板三集雨面协同收集雨水,有效提高雨水收集效率;防护板兼具常态集水与极端天气防护功能,可抵御冰雹冲击,实现对光伏板的保护。本方案通过源头弃流‑多面集水‑智能防护的立体化设计,构建了光伏‑集雨功能深度融合,从源头实现雨水洁净,具有高效集水、源头控污、设备保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源头弃流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多采用传统的天沟系统,其在屋檐设置天沟,天沟为开口式结构,天沟底部连接雨水斗,雨水斗连接有雨水管。传统的这种屋面雨水收集系统还存在如下问题:天沟为敞口式结构,天沟内容易积聚垃圾,比如落叶、树枝、塑料制品等杂物易掉落至天沟中堆积,容易污染雨水水质,也是影响源头洁净的因素之一。另外,设置的过滤方式较为简单,大多数是在天沟中简单内置滤网(雨水斗),进行拦截过滤,每次雨水收集后,拦截的垃圾无法实现自清理,只能人工定期将拦截的垃圾清理出来,比较费时费力。

2、经过检索,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改进型的雨水收集系统,比如利用既有光伏板作为集雨面进行雨水的收集,实现了光伏板的多功能应用。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20521531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告的一种针对光伏板的集雨收集装置,其利用导水装置将光伏板上的雨水进行收集。但是上述装置还存在如下问题:

3、第一,其仅考虑了雨水的收集,但未考虑在降水过程中由于不同时间段内的降雨水质有很大的差别,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源头弃流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若干设置在屋顶主体(1)上的雨水收集模块,该雨水收集模块至少包括一组光伏单元(2)和一组集水单元(3),所述光伏单元(2)包括设置在屋顶主体(1)上的光伏支架(21),光伏支架(21)上设有光伏板(22);光伏板(22)的表面作为第一集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单元(3)包括集水箱(31),所述集水箱(31)设置在光伏板(22)底沿的下方;集水箱(31)连接雨水主管(5);所述集水箱(31)的顶部扣合有可翻转的箱盖(34),所述集水箱(31)的顶部还滑动连接有导流檐(36);当箱盖(34)在扣合状态时,导流檐(36)设置在箱盖(34)下方,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源头弃流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若干设置在屋顶主体(1)上的雨水收集模块,该雨水收集模块至少包括一组光伏单元(2)和一组集水单元(3),所述光伏单元(2)包括设置在屋顶主体(1)上的光伏支架(21),光伏支架(21)上设有光伏板(22);光伏板(22)的表面作为第一集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单元(3)包括集水箱(31),所述集水箱(31)设置在光伏板(22)底沿的下方;集水箱(31)连接雨水主管(5);所述集水箱(31)的顶部扣合有可翻转的箱盖(34),所述集水箱(31)的顶部还滑动连接有导流檐(36);当箱盖(34)在扣合状态时,导流檐(36)设置在箱盖(34)下方,呈收纳状;在收纳状时,光伏板(22)上的雨水无法流入集水箱(31)内,此时为雨水弃流状态;当箱盖(34)在翻转打开时,所述导流檐(36)能够联动沿着集水箱(31)顶部向外滑动,呈扩展状;在扩展状态时,导流檐(36)在箱盖(34)的联动下向外伸出至光伏板(22)底沿下方,用于承接引导光伏板(22)上的雨水进入集水箱(31)中,此时为雨水收集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源头弃流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31)的顶部连接有边板(32),所述边板(32)开设有滑槽(321);所述箱盖(34)设有翻转件(33),所述翻转件(33)包括主动连杆(333),主动连杆(333)的底端与所述边板(32)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连杆(333)连接有用于实现主动连杆(333)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箱盖(34)上铰接有两组从动连杆(332),所述从动连杆(332)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主动连杆(333)上;其中一组从动连杆(332)连接有延伸臂(331),所述延伸臂(331)的端部设置有铰轴,所述铰轴插设在滑槽(321)中并能够相对滑槽(321)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源头弃流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32)上还滑动连接有主动齿条(38),所述主动齿条(38)的一端与所述铰轴连接;所述导流檐(36)连接有从动齿条(37),所述从动齿条(37)与所述边板(32)滑动连接;所述边板(32)上可旋转连接有齿轮(310),所述齿轮(310)与所述从动齿条(37)和主动齿条(38)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春梅李浩张玉燕崔亚男孙玉琦郭磊刘莉莉杨大伟郝晓辉王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