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0748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液装置,包括底板和支撑腿,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进液结构,所述进液结构包括有进液机构、注液机构和上料机构,所述进液机构包括有电机一、转动杆、安装板、旋转杆、承载板一,所述电机一输出端与转动杆底部相互连接,所述转动杆顶部与安装板底部相互连接,所述安装板底部与旋转杆顶部相互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能够快速便捷的将不同大小的微流控芯片进行夹持固定,并且能够同时将多个微流控芯片进行进液工作,解决了无法快速便捷的同时将多个微流控芯片进行使用,并且无法快速便捷的将不同大小的微流控芯片进行夹持固定的问题,提高了进液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具体为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液装置


技术介绍

1、微流控芯片技术是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化学分析等领域,采用微流控芯片进行大肠杆菌等检测时,需要先将反应溶液加入到微流控芯片的各个储液池内,在微流控芯片的使用过程中,进液装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需要使用到进液装置。

2、现有的进液装置在使用时,通常都是单个微流控芯片放置到进液装置中进行使用,但在实际使用时,无法快速便捷的同时将多个微流控芯片进行使用,并且无法快速便捷的将不同大小的微流控芯片进行夹持固定,从而降低了进液装置的工作效率。

3、因此,设计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液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液装置,包括底板和支撑腿,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进液结构;

3、所述进液结构包括有进液机构、注液机构和上料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液装置,包括底板(1)和支撑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进液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304)的数量为八个,所述旋转杆(304)分别对称分布在安装板(303)底部,所述承载板一(305)顶部开设有旋转槽,所述旋转杆(304)底部与旋转槽内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板(306)的数量为六个,所述位移板(306)分别对称分布在安装板(303)底部,所述放置板(307)的数量为六个,所述放置板(307)分别对称分布在安装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液装置,包括底板(1)和支撑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进液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304)的数量为八个,所述旋转杆(304)分别对称分布在安装板(303)底部,所述承载板一(305)顶部开设有旋转槽,所述旋转杆(304)底部与旋转槽内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板(306)的数量为六个,所述位移板(306)分别对称分布在安装板(303)底部,所述放置板(307)的数量为六个,所述放置板(307)分别对称分布在安装板(303)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307)内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板(310)外壁与移动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顶出气缸(312)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顶出气缸(312)分别对称分布在放置板(307)内壁,所述红外线传感器(314)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红外线传感器(314)分别对称分布在固定板一(313)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机构(4)包括有固定板二(401)、电机二(402)、螺纹杆(403)、调节板(404)、储存箱(405),所述固定板二(401)顶部与电机二(402)底部相互连接,所述电机二(402)输出端与螺纹杆(403)顶部相互连接,所述螺纹杆(403)外壁与调节板(404)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板(404)顶部与储存箱(405)底部相互连接,所述储存箱(405)顶部连通设置有导流管(406),所述调节板(404)底部固定安装有喷头(407),所述底板(1)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枝煌薛炎郭力刘晨阳卢伟明姬丘彤唐炬汤晨忆朱来喜林烨谭璐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