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支护,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巷道围岩应力分析的非对称加强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1、深部条件下围岩所处的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和开采扰动环境使得应力分布呈现显著的非线性特征,而基于传统技术获取的简化力学参数和对称应力分布假设所设计的均匀支护体系,无法适应巷道实际呈现的非对称大变形特征。造成顶板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非对称冒落;巷道两帮在水平构造应力与垂直自重应力耦合作用下产生差异性变形;底板岩层在高应力环境下表现出强烈的塑性流动特性,严重影响矿井正常生产。
2、同时,由于不同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原岩应力场分布以及岩体力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基于通用模型的传统方法难以形成符合特定矿区地质力学特征的个性化支护设计方案,进一步加剧了深部巷道支护的失效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巷道围岩应力分析的非对称加强支护方法,通过精确分析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及破坏条件,识别重点加强区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巷道围岩应力分析的非对称加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巷道围岩应力分析的非对称加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到巷道围岩的径向应力、环向应力和剪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巷道围岩应力分析的非对称加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通过下述公式对巷道围岩的径向应力、环向应力和剪应力进行简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巷道围岩应力分析的非对称加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通过下述公式对巷道围岩的环向应力进行坐标转换:
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巷道围岩应力分析的非对称加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巷道围岩应力分析的非对称加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到巷道围岩的径向应力、环向应力和剪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巷道围岩应力分析的非对称加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通过下述公式对巷道围岩的径向应力、环向应力和剪应力进行简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巷道围岩应力分析的非对称加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通过下述公式对巷道围岩的环向应力进行坐标转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巷道围岩应力分析的非对称加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公式求解主应力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巷道围岩应力分析的非对称加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在侧压系数为定值时,总应力集中系数随极角变化,通过绘制总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涵,黄鹏,陈希琳,隗义美,吴波,雷志浩,刘聪,马书轩,郝昊天,蓝启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