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07198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线缆和堵头,线缆为由一根钛丝形成的结构件,线缆包括挂环部、双股部和分叉部,挂环部和分叉部分设于双股部的两端,固定板上设有螺柱,挂环部套挂在螺柱上,螺柱设有用于压紧挂环部的螺母,堵头设置在分叉部远离双股部的一端以预紧线缆,采用该结构,线缆形成的双股部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降低了断裂风险,通过螺母压紧固定挂环部,使线缆与固定板连接更牢靠,钛丝制成的线缆具有良好的弹性、柔韧性和可塑性,通过堵头连接分叉部以预紧线缆,降低了蠕变松弛的风险,更适应骨骼和组织的运动和变形,不会限制关节微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胫腓联合固定是一种针对踝关节损伤的外科手术技术,主要用于修复下胫腓联合的损伤。下胫腓联合是胫骨和腓骨远端通过韧带连接形成的微动关节,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当这些韧带因外伤撕裂或断裂时,会导致下胫腓联合分离,即胫腓骨远端间隙增宽,引起踝关节不稳、疼痛和功能障碍,此时需通过手术固定恢复其稳定性。

2、目前下胫腓联合固定分刚性固定和弹性固定两种,刚性固定一般使用皮质骨螺钉固定,术后短期内不能下地,以免螺钉断裂,需术后10—12周予以二次手术取出,优点是固定效果可靠,能有效维持下胫腓联合的位置,缺点是下胫腓联合是微动关节,螺钉存在可能限制关节活动,且有螺钉松动、断裂的风险,弹性固定目前有缝线固定endobutton、钢板固定suture-button等,固定强度欠佳,存在蠕变松弛的风险。

3、因此,一种弹性连接、固定强度更高、对骨损伤较小的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线缆(2)和堵头(3),所述线缆(2)为由一根钛丝形成的结构件,所述线缆(2)包括挂环部(4)、双股部(5)和分叉部(6),所述挂环部(4)和分叉部(6)分设于所述双股部(5)的两端,所述固定板(1)上设有螺柱(7),所述挂环部(4)套挂在所述螺柱(7)上,所述螺柱(7)设有用于压紧所述挂环部(4)的螺母(8),所述堵头(3)设置在所述分叉部(6)远离双股部(5)的一端以预紧所述线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钛丝的中部弯折形成所述挂环部(4),所述钛丝的两端靠近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线缆(2)和堵头(3),所述线缆(2)为由一根钛丝形成的结构件,所述线缆(2)包括挂环部(4)、双股部(5)和分叉部(6),所述挂环部(4)和分叉部(6)分设于所述双股部(5)的两端,所述固定板(1)上设有螺柱(7),所述挂环部(4)套挂在所述螺柱(7)上,所述螺柱(7)设有用于压紧所述挂环部(4)的螺母(8),所述堵头(3)设置在所述分叉部(6)远离双股部(5)的一端以预紧所述线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钛丝的中部弯折形成所述挂环部(4),所述钛丝的两端靠近所述挂环部(4)的位置相互缠绕形成所述双股部(5),所述钛丝的两端远离所述双股部(5)的一端为所述分叉部(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钛丝的直径为1.3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股部(5)的长度为30mm。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鹏仲涛金鹏张家乐吴祖堰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