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茉莉红茶制备用混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7189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茉莉红茶制备用混香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倾斜的设置有一个隔网,所述隔网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提供茉莉花香气的出香机构,所述隔网的上侧设置有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倾斜设置的滚筒,所述滚筒的内部设置有香气进口管以及香气出口管,所述香气进口管与所述香气出口管之间连通有等间距均匀分布的用于模拟鲜茉莉花与茶坯一层一层交错叠放状态的混香环管组,通过多个混香环管模拟鲜茉莉花与茶坯一层一层交错叠放的状态,对茶叶进行混香操作,同时配合滚筒的滚动,能够使得茶叶接触香气更均匀;茉莉花与茶叶完全分离,不必进行额外的分离操作,效率更高;通过第一气泵与第二气泵实现香气的循环与补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茶制备混香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茉莉红茶制备用混香设备


技术介绍

1、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的种类有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青茶、花茶等,在众多的茶中,茉莉红茶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茶叶;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

2、一般制备是将鲜茉莉花与茶坯一层一层交错叠放地窨制,为保证红茶能充分吸收花香,通常需要进行多次窨制,且每窨制一次都需要将茉莉花与茶坯通过筛分装置进行分离一次,操作程序长且步骤繁琐,设备使用成本高,增加了混香的时间,影响了混香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茉莉红茶制备用混香设备,通过多个混香环管模拟鲜茉莉花与茶坯一层一层交错叠放的状态,对茶叶进行混香操作,同时配合滚筒的滚动,能够使得茶叶接触香气更均匀;茉莉花与茶叶完全分离,不必进行额外的分离操作,效率也更高。

2、技术方案

3、一种茉莉红茶制备用混香设备,包括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茉莉红茶制备用混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内部倾斜的设置有一个隔网(27),所述隔网(27)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提供茉莉花香气的出香机构(901),所述隔网(27)的上侧设置有位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倾斜设置的滚筒(14),所述滚筒(14)的内部设置有香气进口管(28)以及香气出口管(20),所述香气进口管(28)与所述香气出口管(20)之间连通有等间距均匀分布的用于模拟鲜茉莉花与茶坯一层一层交错叠放状态的混香环管组(29),每一个所述混香环管组(29)包括若干个大小不同的混香环管(35),所述混香环管(35)上均匀的设置有出气孔(34),所述混香环管(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茉莉红茶制备用混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内部倾斜的设置有一个隔网(27),所述隔网(27)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提供茉莉花香气的出香机构(901),所述隔网(27)的上侧设置有位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倾斜设置的滚筒(14),所述滚筒(14)的内部设置有香气进口管(28)以及香气出口管(20),所述香气进口管(28)与所述香气出口管(20)之间连通有等间距均匀分布的用于模拟鲜茉莉花与茶坯一层一层交错叠放状态的混香环管组(29),每一个所述混香环管组(29)包括若干个大小不同的混香环管(35),所述混香环管(35)上均匀的设置有出气孔(34),所述混香环管(35)之间通过连接管(33)进行连通与固定,所述滚筒(14)上还设置有便于红茶进出与翻滚的滚筒机构(9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茉莉红茶制备用混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香气进口管(28)的另一端还连接有进气管(26),所述进气管(26)上设置有第一气泵(25),所述香气出口管(20)的另一端连接有返气管(24),所述返气管(24)上设置有第二气泵(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茉莉红茶制备用混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香机构(901)包括插入所述外壳(1)的且与所述返气管(24)连接的吹拂管(30),所述吹拂管(30)上设置有若干个吹气孔(5),所述吹拂管(30)的下侧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所述外壳(1)内壁的弧形底板(31),所述弧形底板(31)与所述外壳(1)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伸缩杆(32),所述弧形底板(31)的下侧设置有开设于所述外壳(1)上的茉莉花进出口(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茉莉红茶制备用混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固设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动力连接有贯穿并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必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千岛湖鸠茗茶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