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分法与动态变量控制的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06378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二分法与动态变量控制的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对每个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执行降负载电容处理时,包括:提取所述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的负载电容基本特征,并基于所提取的负载电容基本特征确定所述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的负载电容形成特征,基于当前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的负载电容形成特征,选择与所述负载电容形成特征对应的缓冲器插入状态,并基于所选择的缓冲器插入状态对当前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进行缓冲器插入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准确地定位大负载电容的形成状态,并根据大负载电容的形成状态进行缓冲器的插入布局,在降低负载电容的同时,规避时序违例、布线拥塞以及功耗超标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及系统,尤其是一种基于二分法与动态变量控制的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及系统,具体地说是基于二分法与动态变量控制的集成电路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在数字集成电路中,负载电容一般包括线寄生电容及被驱动单元的输入电容,具体地,负载电容的电容值为线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与门输入引脚电容的电容值之和。驱动单元将信号传递到被驱动单元时,需要完成对负载电容的充电。当负载电容过大时,充电时间变长,会引起过渡时间违例和关键路径的时序违例。此外,寄生电容大的信号线对噪声更敏感,容易引起信号完整性问题。

2、随着集成电路工艺节点的不断缩小,互连线密度急剧上升,金属线间距减小,由此导致线寄生电容显著增加。从90nm到7nm,单位长度互连线寄生电容的平均值由0.1ff/μm增长到0.5ff/μm左右,由此导致大负载电容问题日益凸显。

3、对上述提到的大负载电容的问题,可使用大驱动单元可以解决对应的问题,但在实际的集成电路中,采用大驱动单元会有很多弊端,具体地:首先,持续的高电流输出会造成电压降和电迁移问题,降低集成电路的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二分法与动态变量控制的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分法与动态变量控制的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提取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的负载电容基本特征包括理想时序状态下的信号过渡时间、当前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的线寄生电容、当前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对应扇出单元的门输入引脚电容信息以及当前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对应驱动单元输出引脚的最大输出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二分法与动态变量控制的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其特征是,计算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的动态变量时,则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二分法与动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二分法与动态变量控制的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分法与动态变量控制的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提取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的负载电容基本特征包括理想时序状态下的信号过渡时间、当前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的线寄生电容、当前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对应扇出单元的门输入引脚电容信息以及当前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对应驱动单元输出引脚的最大输出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二分法与动态变量控制的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其特征是,计算负载电容违例信号线的动态变量时,则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二分法与动态变量控制的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当负载电容形成特征确定为高扇出特征时,则将缓冲器插入状态配置为降扇出缓冲器插入,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二分法与动态变量控制的负载电容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当负载电容形成特征确定为长线长特征时,则将缓冲器插入状态配置为降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远陆倍倍李正光周辰阳朱文瀚
申请(专利权)人:玖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