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婴儿床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技术介绍
1、婴儿床是专门为婴儿设计的睡眠空间,选购和使用时需重点关注安全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2、传统的婴儿床,仅提供最基础的睡眠功能,即将婴儿放置在内防护住的功效,婴儿床为安全性考虑,多为固定结构样式,无法进行摇摆助眠哄睡功能,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多功能婴儿床,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婴儿床,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婴儿床使用功能单一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
4、桥接座,其内部设有驱动机构,并在桥接座的底壁上开设有摆动间隙缺口孔;
5、u形结构状的支腿杆,对称设置在桥接座的两侧,且支腿杆的杆端与桥接座固定连接;
6、下支架组件,其端部从摆动间隙缺口孔位置伸入至桥接座内部,并与驱动机构连接;
7、旋转座机构,设置在下支架组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的正反转电机(12)安装在隔板(11)的一侧,隔板(11)另一侧转动连接驱动轴部(13)和从动轴部(14),驱动轴部(13)的一端与正反转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支架组件(4)包括的驱动摆杆(40)固定连接,从动轴部(14)与下支架组件(4)包括的从动摆杆(4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组件(4)包括的驱动摆杆(40)和从动摆杆(41)平行设置,且驱动摆杆(40)和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的正反转电机(12)安装在隔板(11)的一侧,隔板(11)另一侧转动连接驱动轴部(13)和从动轴部(14),驱动轴部(13)的一端与正反转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支架组件(4)包括的驱动摆杆(40)固定连接,从动轴部(14)与下支架组件(4)包括的从动摆杆(4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组件(4)包括的驱动摆杆(40)和从动摆杆(41)平行设置,且驱动摆杆(40)和从动摆杆(41)均从摆动间隙缺口孔(10)内竖直伸出,驱动摆杆(40)和从动摆杆(41)的底端共同与桥接套壳(42)可拆卸连接,桥接套壳(42)与两根u形状的下支架杆(43)可拆卸连接,两根下支架杆(43)的中间位置处共同固定连接旋转座机构(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套壳(42)靠近驱动摆杆(40)的一端转动连接锁片(44),所述锁片(44)用于与从动摆杆(41)上垂直凸起的支柱(45)卡扣锁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机构(5)包括上旋转壳体(50)和下旋转壳体(51),上旋转壳体(50)上的下同心导柱(504)用于与下旋转壳体(51)上的同心槽(511)转动配合连接,且下旋转壳体(51)的侧壁上滑动连接解锁滑钮(52),解锁滑钮(52)用于与上旋转壳体(50)上的多个锁槽(505)插设锁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旋转壳体(51)顶端面上设有凸起结构状的同心柱套(510),同心柱套(510)中心位置处开设同心槽(511),沿同心柱套(510)外周侧壁上均布设有多个下扇形凸块(512);所述上旋转壳体(50)底端面上设有一体结构的内壳体(502),内壳体(502)的内周侧壁上均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易泽华,张浩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智物豆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