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用铝壳电池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4331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5:34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储能用铝壳电池模组结构,包括铝外壳,所述铝外壳的内底壁两侧均开设有多个限位凹槽,多个所述限位凹槽的内侧壁均贴合连接有电池单元,本技术通过侧散热板和散热隔板,能够将电池单元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出去,有助于对电池模组内部进行散热,同时,配备散热风扇,通过加速空气在散热通道内的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通过铝外壳上表面外侧的密封条与铝盖下表面外侧的密封槽贴合连接,形成良好的密封结构,有效防止灰尘、水分等杂质进入电池模组内部,避免影响电池单元的性能和寿命,同时,通过下减震垫和上减震垫能吸收和缓冲震动冲击力,从而有效保护电池单元免受外力冲击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为一种储能用铝壳电池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储能系统在电力、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池模组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个储能系统的运行效果。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储能用电池模组在结构和性能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现有的一些电池模组为了密封效果,由于密封良好,内部热量无法排出,在散热性能方面不够理想,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电池温度过高,影响电池的寿命和性能;还有一些电池模组为了散热效果,由于设置通风孔、散热孔等,导致电池模组密封性能不佳,容易让灰尘、水分等杂质进入模组内部,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此外,现有的电池模组在减震方面设计不够完善,容易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对电池单元造成损坏,为此,提出一种储能用铝壳电池模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用铝壳电池模组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电池模组在散热性能方面不够理想,密封性能不佳,减震方面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用铝壳电池模组结构,包括铝外壳(11),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外壳(11)的内底壁两侧均开设有多个限位凹槽(12),多个所述限位凹槽(12)的内侧壁均贴合连接有电池单元(13),所述限位凹槽(1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下减震垫(14),所述电池单元(13)的下表面贴合连接于下减震垫(14)的上表面,所述铝外壳(11)的内侧壁两侧均设置有侧散热板(15),所述铝外壳(11)的内侧壁中部设置有散热隔板(16),所述侧散热板(15)的靠近散热隔板(16)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插槽(17),所述电池单元(13)的外侧壁一侧滑动连接于第一限位插槽(17)的内侧壁,所述散热隔板(16)的靠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用铝壳电池模组结构,包括铝外壳(11),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外壳(11)的内底壁两侧均开设有多个限位凹槽(12),多个所述限位凹槽(12)的内侧壁均贴合连接有电池单元(13),所述限位凹槽(1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下减震垫(14),所述电池单元(13)的下表面贴合连接于下减震垫(14)的上表面,所述铝外壳(11)的内侧壁两侧均设置有侧散热板(15),所述铝外壳(11)的内侧壁中部设置有散热隔板(16),所述侧散热板(15)的靠近散热隔板(16)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插槽(17),所述电池单元(13)的外侧壁一侧滑动连接于第一限位插槽(17)的内侧壁,所述散热隔板(16)的靠近侧散热板(15)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插槽(18),所述电池单元(13)的外侧壁另一侧滑动连接于第二限位插槽(18)的内侧壁,所述铝外壳(11)的内前壁和内后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9),同侧两个所述连接块(19)的上表面通过螺钉(42)固定连接有压板(20),所述压板(20)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限位卡槽(21),所述限位卡槽(2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上减震垫(22),所述电池单元(13)的上表中部贴合连接于上减震垫(22)的下表面,所述铝外壳(11)的上表面通过多个螺丝(23)固定连接有铝盖(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用铝壳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散热板(15)和散热隔板(16)的前表面均开设有多个散热通道(25),所述铝外壳(11)的前表面两侧和中部均开设有出风口(26),所述散热通道(25)的一端连通于出风口(26),所述铝外壳(11)的后表面两侧和中部均开设有进风口(27),所述散热通道(25)的另一端连通于进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梁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浚辉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