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沟脱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0417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5:33
本技术涉及氧化沟脱氮技术领域,其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回流循环污水,脱氮效果不佳,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氧化沟脱氮装置,包括抽液组件、富氧机构和分液组件;所述富氧机构包括壳体、压缩组件和通气组件;所述压缩组件内设于所述壳体并将所述壳体分隔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抽液组件穿设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压缩组件穿设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分液组件连通;本技术,即实现了污水的循环又对底层缺氧区域的污水进行了溶氧,并用于其他壁面缺氧区域,整体地提高了氧化沟脱氮的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氧化沟脱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氧化沟脱氮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氧化沟处理工艺中,生物脱氮主要依靠反硝化过程和硝化过程;在氧化沟的曝气阶段,氧化沟中的部分微生物会利用氨氮氧化成硝酸盐,即硝化过程,从而通过硝化的协同作用,将废水中的氮有效去除;其中,氧化沟内不可避免地会形成缺氧区域,而在缺氧区域的废水,脱氮效果差;为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回流的方式,提高缺氧区域的含氧量;

2、如公开号为cn113307368a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氧化沟中的回流装置,通过提升泵,使得好氧区中的部分污水通过进液管、出液管和第一回流管流回到缺氧区中,提高缺氧区污水脱氮的效果;

3、然而,仅通过不同区域污水的回流循环,实际并未大幅度地增加污水的溶氧量,因此,将好氧区的污水抽入缺氧区后,仍然存在氧气不够,导致氧化沟整体脱氮效果不佳的情况;

4、基于以上描述,亟需一种脱氮效果良好的氧化沟脱氮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沟脱氮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回流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化沟脱氮装置,包括抽液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富氧机构(2)和分液组件(3);所述富氧机构(2)包括壳体(21)、压缩组件(22)和通气组件(23);所述压缩组件(22)内设于所述壳体(21)并将所述壳体(21)分隔为第一内腔(211)和第二内腔(212);所述抽液组件(1)穿设于所述壳体(21)并与所述第一内腔(211)连通;所述压缩组件(22)穿设于所述壳体(21)并与所述第一内腔(211)连通;所述第二内腔(212)与所述第一内腔(211)连通;所述第二内腔(212)与所述分液组件(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沟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沟脱氮装置,包括抽液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富氧机构(2)和分液组件(3);所述富氧机构(2)包括壳体(21)、压缩组件(22)和通气组件(23);所述压缩组件(22)内设于所述壳体(21)并将所述壳体(21)分隔为第一内腔(211)和第二内腔(212);所述抽液组件(1)穿设于所述壳体(21)并与所述第一内腔(211)连通;所述压缩组件(22)穿设于所述壳体(21)并与所述第一内腔(211)连通;所述第二内腔(212)与所述第一内腔(211)连通;所述第二内腔(212)与所述分液组件(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沟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组件(22)包括第一斗体(221);所述第一斗体(221)的拓展端与所述壳体(21)的底内壁连接;所述抽液组件(1)与所述第一斗体(221)连通;所述第一斗体(221)的收缩端向所述通气组件(23)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沟脱氮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林李泓锦杜跃进金鑫马安静张陈王祥美蒲正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阳晨环境工程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