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生态学实验,具体为一种定量化菌根对植物氮素吸收贡献的培养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陆地上90%以上的植物根系能够与真菌共生形成菌根,菌根是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植物作用的关键媒介,能够促进矿质养分的形成并提升植物对环境胁迫的耐受力,氮素是限制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菌根介导的地下根际过程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内容,探明菌根在植物氮素获取中的具体贡献与作用机制有助于厘清地下生态碳氮周转过程,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目前,菌根作用的研究方法多偏向理论探索,实际应用的实体装置较少。现有的少数装置采用长方体形种植盒设计,存在诸多问题:标记窗面积小,植物地下菌根交流的交互面积有限,难以准确量化菌根网络的贡献;同位素标记物单独放置在一个腔室内,暴露于空气中,存在交叉污染风险;标记物未融入植物生长的原生系统,脱离原位标记环境,标记效果不佳;标记盒设计复杂,大小制作受限,适用于实验的植物物种有限,应用场景不广泛;标记盒制作困难,缺乏实验设计改变的灵活性,且未设置不接种菌根但接触标记物的实验对照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量化菌根对植物氮素吸收贡献的培养装置,包括底座(10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量化菌根对植物氮素吸收贡献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组件(202)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101)上表面的外部圆柱(2031),所述底座(101)上表面呈环形阵列排布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杆(2032),所述支撑杆(2032)的中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网格板(2033),所述支撑杆(2032)中部外侧固定连接外网格板(2034),四个所述支撑杆(2032)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下塑料板(2035),四个所述支撑杆(2032)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上塑料板(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量化菌根对植物氮素吸收贡献的培养装置,包括底座(10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量化菌根对植物氮素吸收贡献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组件(202)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101)上表面的外部圆柱(2031),所述底座(101)上表面呈环形阵列排布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杆(2032),所述支撑杆(2032)的中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网格板(2033),所述支撑杆(2032)中部外侧固定连接外网格板(2034),四个所述支撑杆(2032)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下塑料板(2035),四个所述支撑杆(2032)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上塑料板(20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量化菌根对植物氮素吸收贡献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1)圆形直径为20cm,所述排水口(201)直径0.5cm,所述外部圆柱(2031)厚度3mm、高17cm,所述上塑料板(2036)和下塑料板(2035)的厚度均为3mm,所述上塑料板(2036)高10cm,所述下塑料板(2035)高5cm,所述外网格板(2034)与内网格板(2033)的高度均为10cm,所述下塑料板(2035)的底端与底座(101)之间设置有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量化菌根对植物氮素吸收贡献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032)为钢筋材质,所述支撑杆(2032)直径3mm、高度25cm,所述内网格板(2033)与外网格板(2034)之间的间隙为2mm,所述外网格板(2034)和内网格板(2033)均由0.45μm或20μm的网纱构成,所述上塑料板(2036)、下塑料板(2035)和内网格板(2033)内部构成了内部圆柱槽,所述上塑料板(2036)、下塑料板(2035)和外网格板(2034)与外部圆柱(2031)之间构成了外部圆环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量化菌根对植物氮素吸收贡献的培养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徐兴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