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发电,具体涉及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组件布局、功率管理、储能协同以及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优化。
技术介绍
1、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增大,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从早期的小规模实验性项目,到如今大规模的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广泛应用,光伏发电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渐提高。政府的政策支持、技术的进步以及成本的不断降低,都促使光伏发电行业朝着更高效、更经济、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2、现有技术现状:第一,在现有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组件的布局大多采用单一朝向,通常为正南方向,以获取最大的日照量。这种布局方式在理想的日照条件下能够获得较好的发电效率,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不断变化,尤其是早晨和傍晚时分,太阳角度较低,单一朝向的光伏组件接收到的光照强度相对较弱,导致发电效率在这些时段较低,从而影响了全天的发电总量。第二,目前,逆变器与组串的配置相对固定,多数系统采用固定的容配比,即逆变器直流侧总功率与交流侧额定输出功率的比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储能协同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其包括东向组件和西向组件,所述东向组件与西向组件连接至同一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且其功率比例在45%至55%之间;组串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组串和可切换组串,所述固定组串与可切换组串并联后接入所述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所述固定组串的功率与可切换组串的功率比例在30%至70%之间,所述固定组串的接入线路为永久闭合回路;智能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可切换组串的通断,以及储能换流器与电网之间的连接;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电池和储能换流器,所述储能电池的直流端与所述储能换流器的直流端连接,所述储能换流器的交流端通过所述智能开关接入电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储能协同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其包括东向组件和西向组件,所述东向组件与西向组件连接至同一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且其功率比例在45%至55%之间;组串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组串和可切换组串,所述固定组串与可切换组串并联后接入所述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所述固定组串的功率与可切换组串的功率比例在30%至70%之间,所述固定组串的接入线路为永久闭合回路;智能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可切换组串的通断,以及储能换流器与电网之间的连接;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电池和储能换流器,所述储能电池的直流端与所述储能换流器的直流端连接,所述储能换流器的交流端通过所述智能开关接入电网;智能控制器,与所述储能系统通信连接,并包括功率预测模块、经济调度模块和设备保护模块;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通信连接实时监测所述光伏组件、储能系统与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并根据监测数据调节系统参数以优化发电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配比通过动态调整可切换组串的接入比例,控制在1.5-3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东向组件和西向组件的安装方向分别朝向正东和正西,以最大化日出和日落时段的光照利用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换流器为双向dc/ac变换器,其直流侧直接连接储能电池的直流母线,交流侧通过智能开关并联接入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其直流侧输入电压范围覆盖所述储能电池的额定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切换组串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包含2-5个串联组件,并配置独立的dc/dc转换器以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器中的功率预测模块接收实时气象数据与历史发电数据,预测未来的光伏发电量,根据实时气象数据和历史发电数据构建光伏发电量预测公式,所述光伏发电量预测公式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济调度模块用于根据电价、负载需求和储能状态,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策略;充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印同,董梦迪,欧阳博安,刘智勇,张旭,高飞,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同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