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鳝鱼养殖,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剔除未受精黄鳝卵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黄鳝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独特的“雌雄转换”特性,使其人工繁殖非常困难。
2、早在1944年,中国淡水生态学奠基人、著名鱼类学家刘建康院士发表《鳝鱼的始原雌雄同体现象》,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黄鳝的性别转变规律——从出生到性成熟,它是雌性的,产过一次卵后,它的卵巢就转化为精巢,变雌为雄,以后就永远不会产卵了,终生为雄性。因此,每一产卵季尤为重要。规模化养殖中,需将亲鳝产的卵收集,将未受精的卵(及非正常发育鱼卵)剔除。目前多为人工筛选剔除,其效率较低,影响后续的养殖流程。
3、授权公告号为cn208891463u公开了一种失活鱼卵剔除装置,能够实时采集和识别孵化槽中的失活鱼卵,并能够高效的将识别的失活鱼卵剔除,包括孵化槽、位于所述孵化槽的上方的图像采集装置和吸取装置,所述孵化槽用于放入鱼卵并用于后续的培育过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孵化槽中的鱼卵图像;通过双目视觉系统能够高效获取失活鱼卵的坐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剔除未受精黄鳝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识别控制组件(1)、移动组件(2)、卵盘定位组件(3)和黄鳝卵剔除组件(4),所述卵盘定位组件(3)包括用于存放待筛选黄鳝卵的卵盘(31)和用于固定卵盘(31)的置鱼卵盘平台(32),所述置鱼卵盘平台(32)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卵盘(31)推至置鱼卵盘平台(32)上的推鱼卵盘机构(5),所述识别控制组件(1)设置在置鱼卵盘平台(32)上方,所述黄鳝卵剔除组件(4)固定在移动组件(2)上,所述黄鳝卵剔除组件(4)包括与卵盘(31)上各鳝鱼卵一一对应的吸卵管(41),各吸卵管(41)均匀分布在负压腔(42)的底部,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剔除未受精黄鳝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识别控制组件(1)、移动组件(2)、卵盘定位组件(3)和黄鳝卵剔除组件(4),所述卵盘定位组件(3)包括用于存放待筛选黄鳝卵的卵盘(31)和用于固定卵盘(31)的置鱼卵盘平台(32),所述置鱼卵盘平台(32)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卵盘(31)推至置鱼卵盘平台(32)上的推鱼卵盘机构(5),所述识别控制组件(1)设置在置鱼卵盘平台(32)上方,所述黄鳝卵剔除组件(4)固定在移动组件(2)上,所述黄鳝卵剔除组件(4)包括与卵盘(31)上各鳝鱼卵一一对应的吸卵管(41),各吸卵管(41)均匀分布在负压腔(42)的底部,所述负压腔(42)通过负压管(43)与气泵(4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剔除未受精黄鳝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控制组件(1)包括带光源高速相机、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图像处理模块和信号输出接口,所述带光源高速相机与图像处理模块连接,通过信号输出接口与移动组件(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剔除未受精黄鳝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卵管(41)位于负压腔(42)内,所述吸卵管(41)为倒u形管,所述吸卵管(41)的吸卵端贯穿负压腔(42)底部并伸出,所述吸卵管(41)的另一端设有吸附控制机构(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剔除未受精黄鳝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控制机构(6)包括与吸卵管(41)另一端内壁滑动配合的磁性活塞(61),所述磁性活塞(61)底部设有与控制电路板上信号输出接口连接的电磁铁(62),所述电磁铁(62)固定在负压腔(42)底部,所述磁性活塞(61)与固定在电磁铁(62)顶部的导向杆(63)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杆(63)上套设有支撑弹簧(64),所述支撑弹簧(64)位于磁性活塞(61)和电磁铁(6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鹏,陈雨栋,雷翔,熊成新,龙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