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疏浚,尤其涉及一种疏浚底泥地聚物配合比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1、港口航道疏浚、水库清淤及海洋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大量疏浚底泥,年产量达数亿立方米,其高效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疏浚
的紧迫课题。地聚物是一种由硅铝质材料在碱性激发剂作用下,通过聚合反应形成的聚合物。而疏浚底泥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硅铝等元素,具备制备地聚物的物质基础。因此,将疏浚底泥制备为地聚物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化利用方式。
2、由于疏浚底泥成分复杂,其含有机质、重金属及惰性颗粒,直接通过疏浚底泥替代硅铝源进行地聚物制备,可能会导致地聚物抗压强度波动大、材料成本激增等问题,需通过合理的疏浚底泥地聚物配合比进行地聚物制备。
3、目前,大多采用正交试验与响应面分析法探索地聚物配合比,但疏浚底泥-地聚物体系的强度形成机制涉及复杂的碱激发反应、硅铝网络重构及杂质干扰效应,传统方法存在明显局限:其一,试验法需耗费大量时间与资源,难以覆盖多维参数空间;其二,基于线性回归或多项式模型的统计方法,无法准确刻画疏浚底泥制备地聚物时所涉及变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疏浚底泥地聚物配合比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样本集包括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基于所述待处理样本集构建并训练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确定疏浚底泥地聚物配合比关键参数与抗压强度数据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函数,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训练后的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至少通过如下参数验证:所述测试样本集中各测试样本对应的均方根误差、平均误差百分比和拟合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的输入层节点数为3;所述模型参数采用K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疏浚底泥地聚物配合比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样本集包括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基于所述待处理样本集构建并训练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确定疏浚底泥地聚物配合比关键参数与抗压强度数据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函数,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训练后的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至少通过如下参数验证:所述测试样本集中各测试样本对应的均方根误差、平均误差百分比和拟合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的输入层节点数为3;所述模型参数采用k折交叉验证进行网格寻优确定,k包括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非线性映射关系函数、疏浚底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作斌,冒小丹,尹纪富,刘汨莎,赵旭远,张晴波,王费新,洪国军,江帅,谢康,沈智超,孙奕映,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