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牵伸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99688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01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梳理后的纤维条圈放入条筒之前进行牵伸的牵伸机构,其中该牵伸机构(1)布置在与梳理机(K)相关联的条筒更换器(W)的上侧,具有垂直布置的2上2下牵伸机构,其具有上方的第一牵伸辊对(7、8),该第一牵伸辊对构造用于形成第一夹紧点(P1),还具有下方的第二牵伸辊对(9、10),该第二牵伸辊对构造用于形成第二夹紧点(P2)。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第二牵伸辊对(9、10)以其第二夹紧点(P2)布置成相对于第一夹紧点(P1)水平偏移了偏移量(V),并且在第一牵伸辊对(7、8)下方这样布置有一压杆(13),使得纤维条(FB)从压杆(13)的凸状面相对于第二夹紧点被竖直引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梳理后的纤维条圈在圈放入条筒之前进行牵伸的牵伸机构,其中,该牵伸机构布置在与梳理机相关联的条筒更换器的上侧。


技术介绍

1、根据现有技术,在纺织
已知将梳理后的纤维条圈放在条筒中。为此,可在梳理机与圈条器之间布置一个牵伸机构,从而为后续工序显著节省空间并降低投资成本。此外,无需控制单独布置在梳理机的圈条器后方的牵伸装置并且省去了耗时的条筒运输过程。从梳理机到气流纺纱机或转杯纺纱机的整个生产线减少了一个牵伸环节。这种所谓的“集成式牵伸装置”可以布置在梳理机壳体内(材料流方向水平布置),或者布置在圈条器上方(材料流方向垂直布置)。布置在圈条器上方的集成式牵伸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更换条筒时可降低梳理机产量,并且布置在梳理机与集成式牵伸装置之间的储存器可补偿纤维条的速度下降。

2、这些集成式牵伸装置可以是受控或非受控的。与已知的将多纤维条牵伸和并合的牵伸装置不同,在此类集成式牵伸装置中仅加工单一进入的纤维条。它们通常具有由3上3下或3上4下辊布置结构组成的双区牵伸机构,其牵伸区宽度受限。因此,对特定纤维长度的适用性受限,因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将梳理后的纤维条在圈放入条筒前进行牵伸的牵伸机构,其中,所述牵伸机构(1)布置在与梳理机(K)相关联的条筒更换器(W)的上侧,所述牵伸机构具有垂直布置的2上2下牵伸机构,其具有上方的第一牵伸辊对(7、8),该第一牵伸辊对构造用于形成第一夹紧点(P1),还具有下方的第二牵伸辊对(9、10),该第二牵伸辊对构造用于形成第二夹紧点(P2),其中,第二牵伸辊对(9、10)以其第二夹紧点(P2)布置成相对于第一夹紧点(P1)水平偏移了偏移量(V),并且在第一牵伸辊对(7、8)下方布置有压杆(13),使得纤维条(FB)从压杆(13)的凸状面被引导至第二夹紧点,其中,纤维条(FB)在压杆(1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用于将梳理后的纤维条在圈放入条筒前进行牵伸的牵伸机构,其中,所述牵伸机构(1)布置在与梳理机(k)相关联的条筒更换器(w)的上侧,所述牵伸机构具有垂直布置的2上2下牵伸机构,其具有上方的第一牵伸辊对(7、8),该第一牵伸辊对构造用于形成第一夹紧点(p1),还具有下方的第二牵伸辊对(9、10),该第二牵伸辊对构造用于形成第二夹紧点(p2),其中,第二牵伸辊对(9、10)以其第二夹紧点(p2)布置成相对于第一夹紧点(p1)水平偏移了偏移量(v),并且在第一牵伸辊对(7、8)下方布置有压杆(13),使得纤维条(fb)从压杆(13)的凸状面被引导至第二夹紧点,其中,纤维条(fb)在压杆(13)上的接触点或偏转点相对于第二夹紧点(p2)竖直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牵伸辊对包括一个下辊(7、9)和一个上辊(8、10),且压杆(13)布置在第一和第二上辊(8、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13)在其纵向上从垂直方向向水平方向倾斜了40°至60°、优选50°至55°的角度(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伸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塞·瓜达卢佩弗洛雷斯莫利纳约克·施密茨
申请(专利权)人:特吕茨施勒集团欧洲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