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为一种钢肋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钢肋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是一种新型建筑板材。它以钢肋为骨架增强结构强度,内部布置预应力筋施加预压力,先在工厂预制带孔底板,现场再与后浇混凝土层叠合。融合了钢与混凝土优势,具备承载能力强、抗裂性能好、施工便捷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
2、在当前建筑施工领域,混凝土浇筑是极为关键的环节。传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速度多依赖人工经验设定,无法精准适配混凝土自身特性及施工现场复杂多变的状况。这导致混凝土离析现象频发,振捣难以达到预期密实度,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与稳定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钢肋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肋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经验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判定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钢肋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肋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肋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预制钢肋混凝土底板制作过程中,利用图像识别算法对预制钢肋混凝土底板制作过程进行监控,算法自动识别钢肋连接点的缺陷,包括焊接裂缝、螺栓松动,对于钢筋网铺设,算法可根据设计图纸对比实际铺设情况,检测钢筋间距、数量偏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肋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预制钢肋混凝土底板制作过程中,钢肋采用经过特殊表面处理的高强度合金钢,该表面处理为在钢肋表面通过物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肋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肋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预制钢肋混凝土底板制作过程中,利用图像识别算法对预制钢肋混凝土底板制作过程进行监控,算法自动识别钢肋连接点的缺陷,包括焊接裂缝、螺栓松动,对于钢筋网铺设,算法可根据设计图纸对比实际铺设情况,检测钢筋间距、数量偏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肋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预制钢肋混凝土底板制作过程中,钢肋采用经过特殊表面处理的高强度合金钢,该表面处理为在钢肋表面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形成一层碳化钨涂层,涂层厚度控制在5-10微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肋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预应力筋穿设与张拉步骤中引入预测算法,通过分析以往类似工程的预应力张拉数据、材料特性以及环境因素,建立数学模型,提前预测在当前施工条件下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在张拉过程中,实时数据不断反馈到模型中进行修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肋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预应力筋穿设与张拉步骤中,采用了基于激光扫描和图像识别的预应力筋定位算法,在预制底板上预先设置定位标识点,通过激光扫描仪对底板进行三维扫描,获取标识点的位置信息,同时,利用摄像头拍摄预应力筋孔道的图像,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识别孔道的中心线和边缘位置,将扫描得到的标识点信息与孔道图像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建立三维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肋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上层钢筋绑扎与模板支设中,制作一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陈阳,卢骜,谭超,陈树秀,王京波,黎燏,吴亚,伍锡程,高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