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带钢轧制过程中的三点差动态调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9798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01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轧板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轧带钢轧制过程中的三点差动态调节方法,S1、轧制前准备与参数初始化:辊型匹配、模型参数预载;S2、穿带阶段动态调控:厚度预补偿、温度梯度抑制;S3、稳态轧制控制:三点差实时监测与补偿、热凸度动态补偿;S4、甩尾与异常处理:尾部稳定性控制、智能过渡材插入。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了涵盖动态辊缝调控、温度‑应力耦合补偿、智能决策支持的全流程控制体系,通过开发非对称弯辊力分配模型与轧制节奏自适应的辊型匹配策略,可有效解决传统单点厚度控制难以抑制头尾厚度波动及边部减薄超标等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轧板带,尤其涉及一种热轧带钢轧制过程中的三点差动态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热轧带钢生产中,头部、中部、尾部三点的厚度差异简称为三点差,是影响板形质量的核心指标。三点差的成因复杂,涉及轧制工艺、设备状态、温度场分布等多因素耦合作用。

2、传统控制方法存在以下系统性缺陷:目前主流的热轧厚度控制采用单点自动厚度控制(agc)系统,其仅针对带钢中部厚度进行闭环调节,导致头部和尾部厚度波动难以抑制。头部厚度波动,因穿带阶段张力不稳定,头部厚度标准差约为0.05-0.10mm;尾部失张效应抛钢阶段张力突降,尾部厚度偏差>0.10mm;三点差超差率:传统agc系统下,三点差超过控制标准的比例较高,需额外切边处理。现有技术依赖固定换辊周期,无法适应动态生产需求,导致以下问题:快节奏生产适配不足:当小时轧制支数>35支时,轧辊热凸度以约0.02mm/10分钟的速度累积,轧制后半周期三点差恶化率提升较大;在慢节奏轧辊磨损不均,当生产速度在每小时生产支数<20支时,轧辊局部磨损导致辊缝不对称,传动侧与操作侧厚度差扩大。综合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经济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轧带钢轧制过程中的三点差动态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轧带钢轧制过程中的三点差动态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根据生产计划选择辊型:快节奏轧制时,凹度0.12~0.15mm,抑制热凸度;慢节奏轧制时,凹度0.05~0.08mm,减少磨损;换辊后烫辊材轧制:轧制5~8支过渡材,初始弯辊力设为基准值的80%,每支递增5%至全负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轧带钢轧制过程中的三点差动态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模型参数预载包括:从数字孪生平台调用同规格历史最优参数;校准检测仪表:激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轧带钢轧制过程中的三点差动态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轧带钢轧制过程中的三点差动态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根据生产计划选择辊型:快节奏轧制时,凹度0.12~0.15mm,抑制热凸度;慢节奏轧制时,凹度0.05~0.08mm,减少磨损;换辊后烫辊材轧制:轧制5~8支过渡材,初始弯辊力设为基准值的80%,每支递增5%至全负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轧带钢轧制过程中的三点差动态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模型参数预载包括:从数字孪生平台调用同规格历史最优参数;校准检测仪表:激光测厚仪零点误差≤0.005mm,红外测温仪偏差≤±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轧带钢轧制过程中的三点差动态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厚度预补偿包括:基于带头温度预测厚度偏差,预调辊缝0.10~0.30mm,其中,温度每降低10℃,辊缝补偿+0.05mm;弯辊力按基准值90%起步,10秒内线性增至100%。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鑫赵成林赵济烈张宏艳杨金川杜东福吴斌李继霖姜金利
申请(专利权)人: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