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勘探,具体为一种岩土工程用围岩裂隙扫描探测设备及其探测方法。
技术介绍
1、裂隙是岩石受力后断开并沿断裂面无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裂隙按其成因分为原生和次生裂隙两类。前者是在成岩过程中形成,后者则是岩石成岩后遭受外力所成。按力的来源又分为非构造和构造两类裂隙。前者由外力地质作用而成,如风化、滑坡、坍塌等裂隙,它们常局限于地表,规模不大且分布不规则。后者则由构造作用形成,分布极广而有规律,延伸较长且深,可切穿不同岩层。裂隙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特别是对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影响更大。
2、现有的围岩裂隙探测装置在使用时,将裂隙探测装置放置在预先打好的探测孔内部,由于探测头的安装位置固定,使得在进行探测时只能对探测孔同一深度的位置进行探测,在对探测孔不同深度位置探测时,需要人工手动移动本装置才能对探测孔不同深度进行探测,操作比较麻烦,故急需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土工程用围岩裂隙扫描探测设备及其探测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土工程用围岩裂隙扫描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筒(1),所述第一圆筒(1)外部设置有支撑组件(5)和复位组件(6),所述支撑组件(5)用于使第一圆筒(1)稳定的支撑在探测孔内部,所述复位组件(6)与支撑组件(5)对应;所述第一圆筒(1)左侧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2),所述第一动力机构(2)用于给支撑组件(5)的打开或者合并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用围岩裂隙扫描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2)包括支撑架(201)、第一螺纹杆(202)、移动架(203)、手柄(204)和第一移动杆(205),所述第一圆筒(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土工程用围岩裂隙扫描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筒(1),所述第一圆筒(1)外部设置有支撑组件(5)和复位组件(6),所述支撑组件(5)用于使第一圆筒(1)稳定的支撑在探测孔内部,所述复位组件(6)与支撑组件(5)对应;所述第一圆筒(1)左侧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2),所述第一动力机构(2)用于给支撑组件(5)的打开或者合并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用围岩裂隙扫描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2)包括支撑架(201)、第一螺纹杆(202)、移动架(203)、手柄(204)和第一移动杆(205),所述第一圆筒(1)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01),所述支撑架(201)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02),所述第一螺纹杆(202)左端固定连接有手柄(204),所述第一螺纹杆(202)圆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架(203),所述移动架(203)两端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杆(2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用围岩裂隙扫描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固定座(501)、转动杆(502)、弧形板(503)、锥刺(504)和第二传动杆(505),所述第一圆筒(1)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501),所述第一移动杆(205)贯穿固定座(501),且与固定座(50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501)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502),所述转动杆(502)远离固定座(501)的一端与弧形板(50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502)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505),所述第二传动杆(505)与第一移动杆(205)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用围岩裂隙扫描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6)包括第二圆筒(601)、第二移动杆(602)、第一挡板(603)、第二挡板(604)和第一弹簧(605),所述第一圆筒(1)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601),所述第二圆筒(601)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杆(602),所述第二移动杆(602)上端呈圆弧形状,所述第二移动杆(602)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604),所述第二圆筒(601)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603),所述第一挡板(603)与第二挡板(60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用围岩裂隙扫描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7)包括阻尼器(701)和第二弹簧(702),所述第一圆筒(1)右端固定连接有阻尼器(701),所述阻尼器(701)与锥头(8)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器(701)圆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702),所述第二弹簧(702)一端与锥头(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02)另一端与第一圆筒(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用围岩裂隙扫描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10)包括第二电机(1001)、第二固定板(1002)、丝杆(1003)和移动盘(1004),所述第一圆筒(1)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002),所述第二固定板(1002)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1003),所述丝杆(1003)与第一圆筒(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俊峰,陈超,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