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器性能提升,具体为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循环球转向器性能提升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商用车用户日趋年轻化,且大多数用户拥有乘用车驾驶经验,使得他们对商用车整车驾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尤其在转向系统的灵敏性、手感平顺性、中位间隙感知、回正平顺性及回正残余角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需求。
2、目前,传统的循环球转向器结构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转向功能,但在中高阶驾驶体验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中位区域间隙较大,导致方向感模糊,中位操控精度差;
4、2、啮合齿形刚性不足,容易出现转向虚位,啮合中位不明确;
5、3、大角度转向后的回正残余角较大,影响低速转向稳定性和操控信心;
6、4、小角度转向时回正趋势不足,特别是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影响车辆行驶稳定性。
7、针对以上问题,虽然现有技术中已尝试通过调整齿轮啮合参数、优化助力特性等方式进行一定改善,但由于未对转向螺杆滚道结构、转向螺母啮合节线结构及摇臂轴齿形进行系统性的优化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循环球转向器性能提升结构,包括转向螺杆(1)、转向螺母(6)和摇臂轴(7),其特征在于:转向螺杆(1)在中位﹣150°~﹢150°范围内设置有渐变修正结构(2),渐变修正结构(2)分为三个修正区间,分别第一修正区间(3)、第二修正区间(4)和第三修正区间(5),第二修正区间(4)、第三修正区间(5)位于第一修正区间(3)的两侧,且第二修正区间(4)、第三修正区间(5)相对于第一修正区间(3)对称设置,转向螺母(6)的中齿齿槽节线相对于两边齿节线抬升0.1-0.3mm,在转向螺母(6)中齿区形成抬高结构,摇臂轴(7)的中齿区域设置有中齿修正区,中齿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循环球转向器性能提升结构,包括转向螺杆(1)、转向螺母(6)和摇臂轴(7),其特征在于:转向螺杆(1)在中位﹣150°~﹢150°范围内设置有渐变修正结构(2),渐变修正结构(2)分为三个修正区间,分别第一修正区间(3)、第二修正区间(4)和第三修正区间(5),第二修正区间(4)、第三修正区间(5)位于第一修正区间(3)的两侧,且第二修正区间(4)、第三修正区间(5)相对于第一修正区间(3)对称设置,转向螺母(6)的中齿齿槽节线相对于两边齿节线抬升0.1-0.3mm,在转向螺母(6)中齿区形成抬高结构,摇臂轴(7)的中齿区域设置有中齿修正区,中齿修正区分为三个区间,即修正区间ⅰ、修正区间ⅱ、修正区间ⅲ,修正区间ⅰ、修正区间ⅲ相对于修正区间ⅱ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循环球转向器性能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修正区间(3)的修正量恒定,且第一修正区间(3)相对于非修正范围中径增加0-0.2mm,第一修正区间(3)的范围内为﹣90°~﹢90°,第二修正区间(4)的范围内为﹣150°~﹣90°,第三修正区间(5)的范围内为﹢90°~﹢150°,第二修正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平,李珍珍,王广辉,易万明,任秋莉,郭勇飞,杜明超,
申请(专利权)人:豫北转向系统新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