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车水域辅助浮力及运动姿态控制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9657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9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双栖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栖车水域辅助浮力及运动姿态控制系统及车辆,包括:动力与水流分配单元,用于产生和分配高压水流;虚拟水翼单元,包括两个虚拟水翼生成装置,两个虚拟水翼生成装置分别与动力与水流分配单元连接,每个所述虚拟水翼生成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动力与水流分配单元分配的高压水流,并将所述高压水流塑造成等同于实体水翼翼面的形状,形成虚拟水翼;控制单元,包括两个虚拟水翼控制装置,两个所述虚拟水翼控制装置分别与两个所述虚拟水翼生成装置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虚拟水翼控制装置用于调整对应虚拟水翼生成装置生成的虚拟水翼的攻角及后掠角。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用较小的结构达成与实体水翼相近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两栖车,具体涉及一种两栖车水域辅助浮力及运动姿态控制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用户对出行方式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对出行安全性的要求上,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一背景下,民用车辆的多栖化发展趋势愈专利技术显,即车辆不仅需要具备在陆地上的行驶能力,还应能在水域等复杂环境中进行应急通行。

2、目前,汽车行业已经针对这一需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推出了一系列具备初阶两栖功能的民用车辆。例如,某些车型通过安装反推浮水装置,利用喷水管和喷水泵等组件,实现了车辆落水后的应急漂浮功能。这些装置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为车辆提供一定的浮力,帮助车辆保持在水面上,从而增加了乘客的生存机会。

3、此外,还有车辆控制器、浮水控制系统等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车辆在水域通行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些系统能够识别车辆的浮水模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智能控制,确保车辆在水域中的平稳行驶。

4、然而,尽管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用两栖车辆的基本需求,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挑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栖车水域辅助浮力及运动姿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车水域辅助浮力及运动姿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与水流分配单元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栖车水域辅助浮力及运动姿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泵(1)包括高压水泵本体(1-2),设置于高压水泵本体(1-2)底部的底部进水口(1-1),以及对称设置在高压水泵本体(1-2)左右两侧的侧向出水口(1-3);所述高压水泵本体(1-2)通过底部进水口(1-1)吸水,并通过侧向出水口(1-3)输出高压水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车水域辅助浮力及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栖车水域辅助浮力及运动姿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车水域辅助浮力及运动姿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与水流分配单元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栖车水域辅助浮力及运动姿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泵(1)包括高压水泵本体(1-2),设置于高压水泵本体(1-2)底部的底部进水口(1-1),以及对称设置在高压水泵本体(1-2)左右两侧的侧向出水口(1-3);所述高压水泵本体(1-2)通过底部进水口(1-1)吸水,并通过侧向出水口(1-3)输出高压水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车水域辅助浮力及运动姿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水翼生成装置(3)具有进水管(3-1)、攻角调整齿轮(3-3)、内导流壳和外导流壳(3-4),所述内导流壳和外导流壳(3-4)之间均有间隙,形成塑形腔体,所述塑形腔体通过进水管(3-1)与动力与水流分配单元相连通,所述高压水流通过进水管(3-1)进入所述塑形腔体并按翼面形状高速喷射,形成虚拟水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栖车水域辅助浮力及运动姿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流壳和外导流壳(3-4)之间具有均匀的间隙,形成所述塑形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栖车水域辅助浮力及运动姿态控制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荀华杰杨忠廖水平沈建强徐治安
申请(专利权)人: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