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道具有微纳结构的紫外LED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9582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9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割道具有微纳结构的紫外LED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紫外LED技术领域。包括:从下至少依次包括衬底、缓冲层、N型AlGaN层、多量子阱层、P型电子阻挡层、P型AlGaN层、p‑GaN层,p‑GaN层向下刻蚀至N型AlGaN层中部形成N型电极台面,N型电极台面上形成有N型欧姆电极,p‑GaN层的上表面依次形成有P型欧姆电极和金属反射镜,切割道上形成有若干微纳结构;以及SiO<subgt;2</subgt;钝化层。通过在切割道上形成的若干微纳结构的作用下,原本被全反射回芯片内部并被吸收的光线,可以通过微纳结构增加的光逃逸通道逃逸出来,使散射效应增强,进而提高整体紫外LED的光提取效率和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紫外led,尤其涉及一种切割道具有微纳结构的紫外led及其制备方法,更涉及一种切割道具有微纳结构的深紫外led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与传统汞紫外灯相比,algan基紫外发光二极管(uv led)具有寿命长、能效高、易于控制集成等优点。根据发光波长的不同,uv led器件在杀菌消毒、生物探测、污水净化以及光存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algan基uv led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光电性能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然而,现阶段紫外led的壁插效率(wpe)仍然低于10%,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而光提取效率(lee)低是导致wpe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提高uv led的光提取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2、目前,工艺上在uv led芯片的切割道上并未做任何处理。大部分光线在到达切割道界面时,因材质的折射率差异会发生全反射被反射回芯片内部,被困在芯片内部最终被吸收或者被转化成热,导致无法逃逸出芯片,导致目前的紫外led的光提取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割道具有微纳结构的紫外LED,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01),衬底(101)的上表面从下至少依次形成有缓冲层(102)、N型AlGaN层(103)、多量子阱层(104)、P型电子阻挡层(105)、P型AlGaN层(106)、p-GaN层(107),p-GaN层(107)向下刻蚀至N型AlGaN层(103)中部形成N型电极台面,N型电极台面上形成有N型欧姆电极(110),p-GaN层(107)的上表面依次形成有P型欧姆电极(108)和金属反射镜(109),从N型电极台面向下刻蚀至缓冲层(102)中部形成切割道,切割道上形成有若干微纳结构(111);暴露的缓冲层(102)、微纳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割道具有微纳结构的紫外led,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01),衬底(101)的上表面从下至少依次形成有缓冲层(102)、n型algan层(103)、多量子阱层(104)、p型电子阻挡层(105)、p型algan层(106)、p-gan层(107),p-gan层(107)向下刻蚀至n型algan层(103)中部形成n型电极台面,n型电极台面上形成有n型欧姆电极(110),p-gan层(107)的上表面依次形成有p型欧姆电极(108)和金属反射镜(109),从n型电极台面向下刻蚀至缓冲层(102)中部形成切割道,切割道上形成有若干微纳结构(111);暴露的缓冲层(102)、微纳结构(111)周围及上表面、暴露的n型algan层(103)上表面、n型algan层(103)周围、多量子阱层(104)周围、p型电子阻挡层(105)周围、p型algan层(106)周围和p-gan层(107)周围均形成有sio2钝化层(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道具有微纳结构的紫外led,其特征在于,微纳结构(111)的顶面直径为200nm~5μm,底面直径为200nm~10μm,相邻的微纳结构(111)中心之间的间距为500nm~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割道具有微纳结构的紫外led,其特征在于,微纳结构(111)形状为圆台形,若干微纳结构(111)在切割道上呈周期性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割道具有微纳结构的紫外led,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割道具有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凯贾越栋王充张晓娜张勇辉李晋闽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