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线导管用多功能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9477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9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线导管用多功能固定器,旨在解决患者因不适或无意识动作导致的意外拔管问题。固定器包括防护罩、裙带、固定装置、带组、功能孔以及锁定机构和防拉扯机构。防护罩采用轻量化设计,侧壁设有透气孔,内部底端连接固定装置。功能孔底端两侧设有倾斜弹簧片,孔壁顶端设置锁定机构,两侧设有防拉扯机构。锁定机构通过机械传动自动调整锁定状态,防拉扯机构在患者拉扯时施加反向压力,防止导管脱出。透气孔和气囊设计增强患者使用舒适性;透明观察窗和功能孔设计提高护理操作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具,尤其涉及一种中线导管用多功能固定器


技术介绍

1、中线导管通常用于肠胃外营养、iv液体置换、和镇痛药以及抗生素的施用。使用无菌技术在床边插入中线导管并且该中线导管可以保持在原位持续数周。在肘窝上方和下方的头部静脉、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中实施插入(静脉穿刺)。导管尖端前进3英寸至8英寸,其中,尖端终止于腋窝和近端中央静脉下方。

2、中线导管的潜在优点是降低了用于实验室/重新启动的重复静脉穿刺的频率、降低了与导管相关的感染的发生率、延长了植入物/留置持续时间、改善了临床结果、使患者满意、以及节省了相关成本。与较小的静脉相比,通过将导管尖端放置在上臂中的较大直径的静脉中会提供改善的药物递送治疗和血液稀释。中线导管可用于以较高流速输注感染介质,这通常通过诸如picc应用的cv导管完成。

3、在中线导管穿刺成功,维护阶段,因为使用时间较长,且不适感会一直存在,容易引起患者烦躁、不配合或患者在睡着时无意识的导致意外拔管。需要重新进行穿刺,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如果发现不及时,创口长时间暴露也可能导致创口感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线导管用多功能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罩(1),所述防护罩(1)底端固定连接有裙带(2),所述防护罩(1)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防护罩(1)侧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两对带组,所述防护罩(1)后端开有功能孔,所述功能孔底端贯通至所述裙带(2)底端,所述功能孔的孔壁顶端设置有锁定机构(7),所述功能孔的孔壁两侧设置有一对对称设置的防拉扯机构(8),所述锁定机构(7)包括挤压块一(71),所述挤压块一(71)后端固定连接有齿条一(72),所述齿条一(72)啮和有直齿轮一(73),所述直齿轮一(73)通过转轴连接有带轮一,所述带轮一通过传动带(74)连接有带轮二(75),所述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线导管用多功能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罩(1),所述防护罩(1)底端固定连接有裙带(2),所述防护罩(1)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防护罩(1)侧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两对带组,所述防护罩(1)后端开有功能孔,所述功能孔底端贯通至所述裙带(2)底端,所述功能孔的孔壁顶端设置有锁定机构(7),所述功能孔的孔壁两侧设置有一对对称设置的防拉扯机构(8),所述锁定机构(7)包括挤压块一(71),所述挤压块一(71)后端固定连接有齿条一(72),所述齿条一(72)啮和有直齿轮一(73),所述直齿轮一(73)通过转轴连接有带轮一,所述带轮一通过传动带(74)连接有带轮二(75),所述带轮二(75)通过转轴连接有锥齿轮一(76),所述锥齿轮一(76)啮和有锥齿轮二(77),所述锥齿轮二(77)通过转轴连接有直齿轮二(78),所述防拉扯机构(8)包括齿条三(86),所述齿条三(86)滑动连接有滑块(85),所述滑块(85)内设置有直齿轮四(84),所述直齿轮四(84)啮和有直齿轮三(83),所述齿条四(87)和所述齿条三(86)啮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兰馨罗静冉秋慧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