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协同的三维钝体气动力控制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9461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9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阵列协同的三维钝体气动力控制装置及方法,属于气动控制技术领域。该控制装置包括三维钝体、射流组件、控制组件和测量组件,三维钝体具有预设高宽比且沿高度方向的第一端自由,第二端固定的三维几何结构,第一端的端面为自由端面,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表面为侧面,射流组件分别设置于自由端面和侧面,以调节围绕三维钝体流动的流体,控制组件能够控制射流组件的开启或关闭,测量组件被配置为测量三维钝体的气动力,位于自由端面的射流组件与位于侧面的射流组件相互独立,以使控制组件能够分别控制位于自由端面的射流组件和位于侧面的射流组件的开启或关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制装置能够提高对围绕三维钝体流动的流体的主动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动控制,特别涉及一种阵列协同的三维钝体气动力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三维钝体绕流在工程应用和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三维钝体绕流是流体流过障碍物或自然界物体的一种常见现象,明显的例子有流体绕过飞机、潜艇和汽车的流动,以及吹过桥梁和高层建筑的风。在较小的雷诺数下,三维钝体上的流动是高度粘稠的,施加在三维钝体上的力主要归因于表面摩擦。然而,当雷诺数超过临界值时,尾流中会产生旋涡脱落。这种旋涡脱落会导致较为严重的结构振动、声学噪声、共振以及平均阻力和升力脉动的显著增加。因此,有效的控制旋涡脱落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义。

2、相关技术中,三维钝体并未设置射流组件,或射流组件仅设置于三维钝体的单一位置,围绕三维钝体流动的流体能够在三维钝体的不同位置形成多个涡系,不同的涡系之间会相互影响,因此仅通过射流组件主动控制其中一个涡系可能会对围绕三维钝体流动的流体产生连锁反应,往往难以得到较为理想的主动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阵列协同的三维钝体气动力控制装置及方法,其目的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阵列协同的三维钝体气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协同的三维钝体气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沿所述三维钝体的宽度方向面向流体的一侧为迎风侧,所述侧面沿所述三维钝体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为背风侧,设置于所述侧面的射流组件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迎风侧,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背风侧,设置于所述迎风侧的所述射流组件沿所述三维钝体的高度方向位于设置于所述背风侧的所述射流组件远离所述自由端面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协同的三维钝体气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沿所述三维钝体的宽度方向面向流体的一侧为迎风侧,设置于所述自由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协同的三维钝体气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协同的三维钝体气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沿所述三维钝体的宽度方向面向流体的一侧为迎风侧,所述侧面沿所述三维钝体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为背风侧,设置于所述侧面的射流组件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迎风侧,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背风侧,设置于所述迎风侧的所述射流组件沿所述三维钝体的高度方向位于设置于所述背风侧的所述射流组件远离所述自由端面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协同的三维钝体气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沿所述三维钝体的宽度方向面向流体的一侧为迎风侧,设置于所述自由端面的所述射流组件沿所述三维钝体的宽度方向位于靠近所述迎风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协同的三维钝体气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协同的三维钝体气动力控制装置包括壁面,所述三维钝体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壁面连接,所述射流组件还设置于所述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协同的三维钝体气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沿所述三维钝体的宽度方向面向流体的一侧为迎风侧,设置于所述壁面的所述射流组件沿所述三维钝体的宽度方向位于靠近所述迎风侧的一位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莹李石清夏美华张楚扬唐宇轩蔡书轩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