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桁架提升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9405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钢桁架提升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钢桁架提升技术领域,包括:支撑筒、液压千斤顶、上部锚具装置、下部锚具装置、钢绞线、多路液压阀和液压泵,顶升筒的底壁在环形液压筒中密封滑动连接,顶升筒底壁与环形液压筒形成第一液压空间;下部锚具装置位于过孔的上方;环形液压筒设置在支撑筒顶端,上部锚具装置安装在顶升筒顶端;钢绞线与钢桁架固定连接,上部锚具装置和下部锚具装置均能够夹紧钢绞线;第一液压空间、上部锚具装置和下部锚具装置均与多路液压阀管路连通,多路液压阀与液压泵。本发通过液压千斤顶、上部锚具装置和下部锚具装置的连续倒缸进行钢桁架的连续提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桁架提升,尤其涉及一种钢桁架提升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钢桁架的提升方法主要包括高空拼装法、整体安装法、高空滑移法和千斤顶顶升法等。其中,千斤顶顶升法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液压千斤顶对钢桁架进行分步顶升,每完成一个行程后,需通过临时支撑结构固定钢桁架,随后千斤顶回缩复位,再进行下一轮顶升作业。由于千斤顶的行程有限,每次顶升高度较小,需频繁进行顶升—支撑—复位的循环操作,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尤其在大跨度钢桁架施工时,耗时更长。并且每次顶升后均需人工调整或更换支撑结构,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还容易因操作不当引发安全隐患。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一种钢桁架提升装置能够利用千斤顶连续倒缸实现对钢桁架的连续提升,以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桁架提升装置及使用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钢桁架提升装置,包括:支撑筒、液压千斤顶、上部锚具装置、下部锚具装置、钢绞线、多路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桁架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筒(10)、液压千斤顶(20)、上部锚具装置(30)、下部锚具装置(40)、钢绞线(50)、多路液压阀(60)和液压泵(70),所述液压千斤顶(20)包括环形液压筒(21)和顶升筒(22),所述顶升筒(22)的底壁在所述环形液压筒(21)中密封滑动连接,所述顶升筒(22)的底壁与所述环形液压筒(21)形成第一液压空间(80);所述支撑筒(10)的底壁中央设置有过孔(11),所述下部锚具装置(40)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筒(10)的底壁上,位于所述过孔(11)的上方;所述环形液压筒(2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筒(10)的顶端,所述上部锚具装置(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桁架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筒(10)、液压千斤顶(20)、上部锚具装置(30)、下部锚具装置(40)、钢绞线(50)、多路液压阀(60)和液压泵(70),所述液压千斤顶(20)包括环形液压筒(21)和顶升筒(22),所述顶升筒(22)的底壁在所述环形液压筒(21)中密封滑动连接,所述顶升筒(22)的底壁与所述环形液压筒(21)形成第一液压空间(80);所述支撑筒(10)的底壁中央设置有过孔(11),所述下部锚具装置(40)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筒(10)的底壁上,位于所述过孔(11)的上方;所述环形液压筒(2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筒(10)的顶端,所述上部锚具装置(30)固定安装在所述顶升筒(22)的顶端;所述钢绞线(50)穿过所述上部锚具装置(30)、所述液压千斤顶(20)、所述下部锚具装置(40)和所述过孔(11)与钢桁架(110)固定连接,所述上部锚具装置(30)和所述下部锚具装置(40)均能够夹紧所述钢绞线(50);所述第一液压空间(80)、所述上部锚具装置(30)和所述下部锚具装置(40)均与所述多路液压阀(60)管路连通,所述多路液压阀(60)与所述液压泵(70)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桁架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液压筒(21)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液压通路(211),所述第一液压通路(211)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空间(8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多路液压阀(60)管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桁架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锚具装置(40)包括下部支撑柱(41)、下部圆外壳(42)和下部楔形夹片(43),所述下部支撑柱(4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圆盘(411),所述下部圆外壳(4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翻边(421),所述第一圆盘(411)与所述下部圆外壳(42)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翻边(421)与所述下部支撑柱(41)的侧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翻边(421)、所述下部支撑柱(41)侧壁、所述第一圆盘(411)与所述下部圆外壳(42)内壁形成第二液压空间(90);所述环形液压筒(21)的底壁设置有第二液压通路(212);所述第一翻边(421)上设置有第三液压通路(4211),所述第三液压通路(4211)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强王成武陆本燕王新宇刘强斌单宏伟朱东平张志超陶富录王江烽王靖然廖树涵吴博胥杨宇雄韩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