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S-COFs纳米片吸附剂的可控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59405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吸附分离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S‑COFs纳米片吸附剂的可控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以2,5‑二甲硫醚对苯二甲醛DMTTPA与1,3,5‑三(4‑氨基苯基)苯TAPB为单体,苯甲腈为反应溶剂,苯甲酸为催化剂,苯胺作为竞争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精准调控结晶时间,结合透析纯化技术,可控制备高结晶度S‑COF吸附剂。这一方法不仅实现了形貌可控,还大幅度提升了吸附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贵金属回收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能有效应对电子垃圾中贵金属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为设计低成本高性能吸附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吸附分离功能材料制备,涉及一种s-cofs纳米片吸附剂的可控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贵金属吸附分离技术的革新对资源再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核心战略价值,其中金的高效选择性回收因其稀缺性与工业价值备受关注。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类由两种或多种有机单体通过动态共价键(如席夫碱键、吖嗪键、硼酸酯键等)连接形成的结晶性多孔有机聚合物。凭借其单体的高度可选择性、高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结构、良好的修饰改性能力以及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等特性,cofs已成为金属离子选择性吸附研究的理想平台。然而,现有技术中cofs材料主要采用传统的溶剂热合成方法,其在精确调控材料尺寸和形貌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时,cofs的功能化策略也面临困境:采用“自上而下”方法(如合成后修饰)虽然可以引入功能基团,但容易导致孔道坍塌和比表面积显著降低;而“自下而上”方法(通过单体预设计)有助于保持孔道结构的完整性,但受限于单体合成难度和空间位阻效应,导致合成较为困难。如何在cofs骨架中定向引入硫活性位点,同时保持多孔框架的高度有序性和高比表面积,已成为本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COFs纳米片吸附剂的可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COFs纳米片吸附剂的可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苯甲酸、2,5-二甲硫醚对苯二甲醛、1,3,5-三(4-氨基苯基)苯和苯胺-苯甲腈溶液的用量比为5.5-16.5mmol:0.072-0.216mmol:0.048-0.144mmol:0.165-0.495m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COFs纳米片吸附剂的可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反应温度T为60-120℃,反应时间t1为5min-96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cofs纳米片吸附剂的可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cofs纳米片吸附剂的可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苯甲酸、2,5-二甲硫醚对苯二甲醛、1,3,5-三(4-氨基苯基)苯和苯胺-苯甲腈溶液的用量比为5.5-16.5mmol:0.072-0.216mmol:0.048-0.144mmol:0.165-0.495m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cofs纳米片吸附剂的可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反应温度t为60-120℃,反应时间t1为5min-96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cofs纳米片吸附剂的可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范应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