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用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9400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固态电池用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包括:配置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掺杂元素溶液和包覆元素溶液;在反应釜中加入水、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得到底液;将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掺杂元素溶液通入反应釜,与底液发生共沉淀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暂停进料;升高反应液温度和pH,恢复三种溶液的进料,并通入氨水参与反应;停止金属盐溶液进料,通入包覆元素溶液继续反应;停止进出料,继续搅拌,快速降低反应釜内温度并进行陈化,结束后放料;处理物料,得到前驱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三元前驱体,该前驱体具有粒径小、粒径分布窄、球形度高、内部结构径向分布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固态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固态电池凭借其超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优异的高温安全性能及无液态电解液的特性,已成为当前动力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产业焦点,然而,这一创新技术在带来显著优势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全新的技术挑战,对三元前驱体及三元正极材料的产品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粒径的三元前驱体应用于固态电池时,因与固态电解质接触面积小,而导致界面电阻高、离子扩散路径长,降低充放电速率和倍率性能;另外,较大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显著,易引发应力集中和结构开裂,缩短循环寿命,同时界面副反应更剧烈,界面层稳定性差,且粒径适配性不足可能导致加工困难,影响电池一致性和整体性能。与此同时,高镍超小颗粒三元前驱体凭借其高能量密度特性、与固态电解质的优异适配性、显著的安全性能优势,以及工艺革新所赋予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成为固态电池体系的理想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小粒径三元前驱体在制备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结构与性能缺陷:其表面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固态电池用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用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盐为镍盐、钴盐和锰盐的混合物,所述镍盐为硫酸镍、氟化镍或硝酸镍,所述钴盐为硫酸钴、氟化钴或硝酸钴,所述锰盐为硫酸锰、氟化锰或硝酸锰;三种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0.6≤x<1.0,0<y≤0.4,0<z≤0.4,其中,x是镍的摩尔量占镍钴锰摩尔总量的百分比,y是钴的摩尔量占镍钴锰摩尔总量的百分比,z是锰的摩尔量占镍钴锰摩尔总量的百分比,x+y+z=1;所述金属盐溶液中总金属离子浓度为1.5mol/L~2.5mol/L;...

【技术特征摘要】

1.固态电池用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用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盐为镍盐、钴盐和锰盐的混合物,所述镍盐为硫酸镍、氟化镍或硝酸镍,所述钴盐为硫酸钴、氟化钴或硝酸钴,所述锰盐为硫酸锰、氟化锰或硝酸锰;三种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0.6≤x<1.0,0<y≤0.4,0<z≤0.4,其中,x是镍的摩尔量占镍钴锰摩尔总量的百分比,y是钴的摩尔量占镍钴锰摩尔总量的百分比,z是锰的摩尔量占镍钴锰摩尔总量的百分比,x+y+z=1;所述金属盐溶液中总金属离子浓度为1.5mol/l~2.5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用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用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诚刘宇陈微微张佩琪付家帅寇亮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陕煤泾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