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砾石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9391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砾石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包括以下组分,按质量份计:水泥300~420份,矿物掺合料60~120份,改性砾石骨料850~1050份,机制砂580~680份,水130~165份,外加剂0.8~12份,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乳液0.5~3.0份,自愈型微胶囊1.0~3.0份,可分散纳米硅粒0.1~0.5份,膨胀剂3~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引入活性纳米硅颗粒、自愈型微胶囊、改性砾石骨料,构建了多尺度协同增强结构,解决了传统混凝土中微裂纹萌生扩展、强度提升受限的问题:改性砾石经硅烷偶联与无机复合涂层处理,具有更高界面黏结强度,提高粗骨料与水泥浆体的粘结性能;纳米硅粒填充孔隙并参与二次水化反应,提升浆体致密度与早期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强度砾石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以其良好的施工性和经济性,在桥梁、高层建筑、道路、隧道等结构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传统普通砾石混凝土通过水泥与骨料的水化反应形成骨架结构,其物理力学性能已能满足一般荷载要求,但在高强度、高耐久性以及特殊环境(如冻融循环、氯离子侵蚀、高碳化环境)下,仍存在以下主要技术瓶颈:普通天然砾石与水泥基浆体之间的界面过渡区(itz)通常存在微观孔隙及微裂纹,成为应力集中和裂缝扩展的“薄弱环节”。长期荷载与环境侵蚀作用下,itz中微裂纹不断萌生、扩展并连通,导致混凝土整体抗压、抗折与抗渗性能下降。现有高性能混凝土虽能通过外加矿物掺合料或纤维增强等技术提升强度和韧性,但对已产生的微裂纹和缺陷缺乏内部修复机制。混凝土裂缝一旦形成,往往需采取人工灌浆或外部维护,增加维护成本与施工难度,难以实现结构的长期自适应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砾石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砾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按质量份计:水泥300~420份,矿物掺合料60~120份,改性砾石骨料850~1050份,机制砂580~680份,水130~165份,外加剂0.8~12份,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乳液0.5~3.0份,自愈型微胶囊1.0~3.0份,可分散纳米硅粒0.1~0.5份,膨胀剂3~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砾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乳液在使用前超声分散20分钟后静置1小时,乳液稳定性良好,导电性与致密性协同增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砾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包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砾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按质量份计:水泥300~420份,矿物掺合料60~120份,改性砾石骨料850~1050份,机制砂580~680份,水130~165份,外加剂0.8~12份,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乳液0.5~3.0份,自愈型微胶囊1.0~3.0份,可分散纳米硅粒0.1~0.5份,膨胀剂3~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砾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乳液在使用前超声分散20分钟后静置1小时,乳液稳定性良好,导电性与致密性协同增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砾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包覆芯材为钙矾石前驱体或聚脲类化合物,包覆材料为脲醛树脂或聚氨酯,在混凝土裂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佩吴涵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拜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