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衍国专利>正文

一种集成式经纬编织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9384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8:02
一种集成式经纬编织模块,由加工单元A与加工单元B构成,其连接方式为加工单元A与加工单元B在经向、纬向顺序交替,或交错设置形成矩阵;所述的加工单元A上面向下开槽,设置有第一格栅沟槽,所述第一格栅沟槽的两岸分别设置有认领坡口;所述的加工单元B的上平面与所述加工单元A的第一格栅沟槽下底面为同一水平面,且在所述加工单元B上面向下开槽,设置有第二格栅沟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工装夹具配置不合理,格栅条编织不便的问题;实现了格栅条的交错编织。尤其是通过两种规格编织模块的上下交错组合,使两模块之间自然形成供格栅条交错编织的通道,并以此提高格栅条的编织效率。尤其设备集成度高,易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工格栅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经纬编织模块


技术介绍

1、土工格栅是土木工程常见材料,用于增强土石基体稳定性、分散荷载和防止变形。现有技术中土工格栅的制备工艺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熔融挤压成板材冷却,经冲孔再进行热风烘热到高弹态,在经向和纬向实施拉伸形成网格,另一种是利用格栅条带编织,对经向条带与纬向条带交错搭接点进行焊接或卡扣或注塑包覆,形成网格化的土工格栅。

2、上述工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其中冲孔拉伸工艺会对原料造成极大的浪费,并且拉伸强度因技术工艺限制,网格链接点聚合物分子链不能充分拉伸取向,现有50kn/平米已是瓶颈;而单根格栅条带是经拉伸使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链充分展开取向,拉伸强度及延伸率能够接近其物理极限,原材料的性能得以充分贡献,故编织工艺能够轻易突破冲孔拉伸工艺50kn/平米的瓶颈。在编织工艺中,通常采用传统上的经向条带上下调整开口工序,推送单条纬向条带穿插,形成经向条带和纬向条带上下交错搭接的编织网格。

3、如上述方式存在的技术问题有二,一是在推送纬向条带过程中,因纬向条带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经纬编织模块,由加工单元A与加工单元B构成,其特征在于:其连接方式为加工单元A与加工单元B在经向、纬向顺序交替,或交错设置形成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经纬编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单元A与加工单元B上设置有焊机头装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经纬编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单元A上的认领坡口的坡顶与加工单元A的上平面齐平,所述认领坡口的坡底与加工单元B上的第二格栅沟槽的槽底齐平;也就是说所述加工单元A的认领坡口与相邻的加工单元B上的第二格栅沟槽相通,与所述加工单元A上的第一格栅沟槽分别穿入格栅编织的经向带和纬向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经纬编织模块,由加工单元a与加工单元b构成,其特征在于:其连接方式为加工单元a与加工单元b在经向、纬向顺序交替,或交错设置形成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经纬编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单元a与加工单元b上设置有焊机头装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经纬编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单元a上的认领坡口的坡顶与加工单元a的上平面齐平,所述认领坡口的坡底与加工单元b上的第二格栅沟槽的槽底齐平;也就是说所述加工单元a的认领坡口与相邻的加工单元b上的第二格栅沟槽相通,与所述加工单元a上的第一格栅沟槽分别穿入格栅编织的经向带和纬向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衍国
申请(专利权)人:尹衍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