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配筋结构及构造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9351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7:5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构造柱配筋结构及构造柱,构造柱配筋结构包括第一端植筋和第二端植筋,所述第一端植筋或第二端植筋为通长钢筋,所述第一端植筋和第二端植筋连接,沿第一端植筋和第二端植筋的长度方向上绑扎有箍筋,该构造柱配筋结构通过改变构造柱的植筋结构形式,能有效解决在构造柱两端端部存在结构薄弱的问题,不仅提高了构造柱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而且减少了钢筋消耗,提升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墙体结构施工,尤其涉及一种构造柱配筋结构及构造柱


技术介绍

1、构造柱是在墙身的主要转角部位设置的竖直构件,其作用是与圈梁一起组成空间骨架,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整体的延展性,从而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构造柱包括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混凝土构造柱,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一种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骨架的构造柱,‌提供更大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常用于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及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比如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可以有效防止房屋倒塌。在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构造柱通常设置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以及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等。

3、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中,配筋结构形式对构造柱的刚度及承载能力有较大的影响,现有的构造柱配筋结构采用在构造柱的上端和下端均进行植筋,如图1所示,植筋的深度取10d和100mm中的较大值,且植筋预留一定长度,预留长度取50d和500mm中的较大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造柱配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构造柱配筋结构包括第一端植筋(1)和第二端植筋(2),所述第一端植筋(1)或第二端植筋(2)为通长钢筋,所述第一端植筋(1)和第二端植筋(2)连接,沿第一端植筋(1)和第二端植筋(2)的长度方向上绑扎有箍筋(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配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构造柱配筋结构还包括纵筋(3),所述第一端植筋(1)和第二端植筋(2)通过纵筋(3)连接,所述纵筋(3)包括中间段(3A)、与第一端植筋(1)绑扎的第一端头段(3B)以及与第二端植筋(2)绑扎的第二端头段(3C),所述第一端头段(3B)和第二端头段(3C)的箍筋(4)绑扎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配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构造柱配筋结构包括第一端植筋(1)和第二端植筋(2),所述第一端植筋(1)或第二端植筋(2)为通长钢筋,所述第一端植筋(1)和第二端植筋(2)连接,沿第一端植筋(1)和第二端植筋(2)的长度方向上绑扎有箍筋(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配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构造柱配筋结构还包括纵筋(3),所述第一端植筋(1)和第二端植筋(2)通过纵筋(3)连接,所述纵筋(3)包括中间段(3a)、与第一端植筋(1)绑扎的第一端头段(3b)以及与第二端植筋(2)绑扎的第二端头段(3c),所述第一端头段(3b)和第二端头段(3c)的箍筋(4)绑扎间距较中间段(3a)的箍筋(4)绑扎间距更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柱配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头段(3b)和第二端头段(3c)的箍筋(4)绑扎间距设置为120-180mm之间,中间段(3a)的箍筋(4)绑扎间距设置为220-25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柱配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植筋(1)和第二端植筋(2)均采用通长钢筋。

5.一种构造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构造柱配筋结构,通过在该构造柱配筋结构上浇筑混凝土(8)制得,该构造柱沿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形状,截面边长度至少为24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利钟志洪郭东荣杨为俊唐旭黄河于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