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1、原水主要为河流水、湖泊水、水库水,原水在经过净化之后可作为饮用水供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2、现有的饮用水净化装置在药剂加注后需要对加注药剂后的原水进行搅拌混合,混合后的原水在絮凝阶段,水流运动状态单一,浮于水体中上层的微小絮凝物难以相互接触凝聚,微小的絮凝物容易悬浮在水体中难以沉降,容易导致絮凝效果较差。在水体的过滤时,单纯依靠水流进行反冲洗,反洗效果不理想,过滤一定时间后滤料缝隙中的悬浮物加多,影响过滤的效率。
3、现有的采用颗粒滤料(如石英砂滤料)的v型滤池,v型滤池底部的支撑隔板上往往会均匀布设布水器,现有的布水器发生堵塞或损坏时,只能够先将石英砂滤料清理出v型滤池后再对布水器进行更换,布水器更换需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其可以对原水进行净化,射流曝气装置的设置能够将空气带入加药后的原水,对原水进行曝气充氧,同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由左到右依次连通设置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V型滤池,所述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均连通下方的折弯污泥区;所述折弯污泥区设有排泥管;所述网格絮凝池前端设有混合区;所述混合区设置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有射流曝气装置,所述进水管将混合空气后的原水通入到混合区底部;所述混合区上方连通网格絮凝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絮凝池内依次间隔设有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三絮凝池、第四絮凝池、第五絮凝池,五个絮凝池之间通过折流板进行分隔;所述第一絮凝池的下方与第二絮凝池连通,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由左到右依次连通设置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v型滤池,所述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均连通下方的折弯污泥区;所述折弯污泥区设有排泥管;所述网格絮凝池前端设有混合区;所述混合区设置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有射流曝气装置,所述进水管将混合空气后的原水通入到混合区底部;所述混合区上方连通网格絮凝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絮凝池内依次间隔设有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三絮凝池、第四絮凝池、第五絮凝池,五个絮凝池之间通过折流板进行分隔;所述第一絮凝池的下方与第二絮凝池连通,所述第二絮凝池的上方与第三絮凝池连通,所述第三絮凝池的下方与第四絮凝池连通,所述第四絮凝池的上方与第五絮凝池连通;所述第二絮凝池内设有絮凝反应球;所述第三絮凝池内设有a型条形格栅,所述第四絮凝池内设有b型条形格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池内设有斜管填料;所述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之间连通位置处设有位于斜管填料下方的扁形布水装置,所述扁形布水装置用于将水均布到斜管填料下方;所述斜管填料的上方设有集水堰;所述斜管沉淀池和v型滤池之间的侧壁上方设有过水管,所述过水管连通集水堰;所述v型滤池上方设置配水槽,所述配水槽位于过水管端部下方位置处,所述配水槽用于将水均布到滤料上方;所述排气装置用于将气体排出到配水槽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连接有进水电动阀;所述排泥管连接有排泥电动阀;所述清水出口连接有清水电动阀,所述清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平礼,王加宗,谷莅,胡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鲁旭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