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燕珊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室微渗水源的探寻及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9283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微渗水源的探寻及治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清理地下室施工现场杂物,并分区覆盖透明塑料膜;在透明塑料膜四周的边沿处采用物体压实;当透明塑料膜覆盖达到设定时长后,透过透明塑料膜观察地面是否有潮湿斑块;若地面有潮湿斑块,则掀开透明塑料薄膜,并对潮湿斑块处钻孔;将钻头拔出,通过肉眼观察孔内是否渗水;对有渗水的孔洞注浆堵漏;注浆堵漏后,通过肉眼观察相应地面处是否有渗漏,若否则进行后续施工,若是则重新进行钻孔及注浆堵漏等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用透明塑料膜代替干水泥覆盖地面,可以高效、直观、准确地实现地下室微渗水源的探寻和治理,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室微渗水源的探寻及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1、地下室内与地下室外露天庭院,因梅雨季节,地下水压增大,导致地下室内外底板有无数处渗水,长期渗水会逐步侵蚀建筑构件,导致钢筋的加速腐蚀、降低强度和影响结构稳定性,导致砖石松动,严重时可能威胁到房屋的整体稳定性,潮湿环境是霉菌和细菌的温床,这些微生物在潮湿的空气中迅速繁殖,影响环境的美观和健康,因此出现渗水情况时需要进行堵水或疏水,而在堵水或疏水前需要进行找出渗水源。

2、现有的寻找渗水源的方法大多数都是使用干水泥撒满可疑渗水区域,然后当有渗水源裂缝较大且地下水压较大时,会导致该处的干水泥出现湿润情况,由此进行找寻到渗水源,但当漏水源的裂缝小、密度偏中、不是雨季且水压偏低时,渗出的水被干硬性水泥砂浆通过虹吸慢慢地蒸发到建筑各个空间,难以找寻到渗水源,且采用干水泥铺撒的方式,不具备重复可利用性,会一定程度的提升找寻渗水源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微渗水源的探寻及治理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微渗水源的探寻及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微渗水源的探寻及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透明塑料膜覆盖的区域为地下室疑似渗水区域地面,且透明塑料膜覆盖区域的面积不小于疑似渗水区域总面积的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微渗水源的探寻及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塑料膜的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或聚氯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微渗水源的探寻及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塑料膜的厚度在0.1mm至0.3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微渗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微渗水源的探寻及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微渗水源的探寻及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透明塑料膜覆盖的区域为地下室疑似渗水区域地面,且透明塑料膜覆盖区域的面积不小于疑似渗水区域总面积的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微渗水源的探寻及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塑料膜的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或聚氯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微渗水源的探寻及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塑料膜的厚度在0.1mm至0.3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微渗水源的探寻及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覆盖透明塑料膜后,每3小时巡视检查一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燕姗周克标
申请(专利权)人:何燕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