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顶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9282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7:54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顶盖结构,适用于壳体电池,包括顶盖、第一极柱组件、第二极柱组件和下塑胶;所述顶盖抵接于所述下塑胶上;所述顶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柱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极柱孔;所述第一极柱孔远离所述下塑胶的侧面周向设置有第一收口,所述第二极柱孔远离所述下塑胶的侧面周向设置有第二收口;所述第一极柱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极柱孔内,且所述第一极柱组件与所述第一收口抵接;所述第二极柱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极柱孔内,且所述第二极柱组件与所述第二收口抵接。本申请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可以作为通用品进行生产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顶盖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发展,动力电池作为一种能源装置越来越备受关注,在手机、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在常规的方形锂离子电池或钠离子电池结构中,其顶盖的极柱结构有多种形式,有整体结构的,也有将极柱独立做成组件、然后将极柱焊接在顶盖片上形成完整的顶盖结构的。应用较多顶盖结构中,负极极柱的铜部分与铝部分采用摩擦焊接,再机械加工负极柱成型;正极极柱采用冷镦加机加工完成,装配阶段采用注塑pps塑胶阻挡极柱脱落成型,其性能较好。然而,这种类型的顶盖加工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很难得到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顶盖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顶盖极柱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很难得到广泛的应用等缺陷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顶盖结构,适用于壳体电池,包括顶盖、第一极柱组件、第二极柱组件和下塑胶;所述顶盖抵接于所述下塑胶上;所述顶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柱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壳体电池,包括顶盖、第一极柱组件、第二极柱组件和下塑胶;所述顶盖抵接于所述下塑胶上;所述顶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柱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极柱孔;所述第一极柱孔远离所述下塑胶的侧面周向设置有第一收口,所述第二极柱孔远离所述下塑胶的侧面周向设置有第二收口;所述第一极柱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极柱孔内,且所述第一极柱组件与所述第一收口抵接;所述第二极柱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极柱孔内,且所述第二极柱组件与所述第二收口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下塑胶至所述顶盖的方向,所述第一收口自所述第一极柱孔的边缘向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壳体电池,包括顶盖、第一极柱组件、第二极柱组件和下塑胶;所述顶盖抵接于所述下塑胶上;所述顶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柱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极柱孔;所述第一极柱孔远离所述下塑胶的侧面周向设置有第一收口,所述第二极柱孔远离所述下塑胶的侧面周向设置有第二收口;所述第一极柱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极柱孔内,且所述第一极柱组件与所述第一收口抵接;所述第二极柱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极柱孔内,且所述第二极柱组件与所述第二收口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下塑胶至所述顶盖的方向,所述第一收口自所述第一极柱孔的边缘向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收口的孔径逐渐减小至最小孔径;所述最小孔径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顶盖相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下塑胶至所述顶盖的方向,所述第二收口自所述第二极柱孔的边缘向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二收口的孔径逐渐减小至最小孔径;所述最小孔径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顶盖相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包括第一上塑胶、第一极柱、和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极柱上,且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极柱孔的边缘,所述第一极柱穿过所述第一极柱孔与所述第一密封圈抵接;所述第一上塑胶注塑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水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