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窗体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窗前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地下室用于采光和通风的侧窗有推拉式和翻转式两种,其中现有翻转式的侧窗,可在下雨天对地下室进行通风,又避免雨水落入地下室内,相对于推拉式具有更好的实用性,但由于地下室侧窗底部通常仅略高于外界地面5-10cm,现有翻转式侧窗在下雨天打开进行通风时,雨水落至地面发生溅射,少量溅射的雨水会通过翻转式窗户的底部通风处溅射进入地下室内,造成地下室内潮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雨水会通过翻转式窗户的底部通风处溅射进入地下室内,造成地下室内潮湿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窗前防水结构。
2、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室窗前防水结构,包括有墙体、安装框和翻转侧窗组件;墙体上开设有连通地下室与外界的贯通腔;贯通腔分为外腔体和内腔体;内腔体靠近地下室内的一侧设置有挡边;墙体的内腔体上滑动连接有安装框;安装框上固接有翻转侧窗组件;还包括有挡板、支撑板和封堵板;墙体内下侧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与外腔体连通;墙体朝向地下室内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窗前防水结构,包括有墙体(1)、安装框(2)和翻转侧窗组件;墙体(1)上开设有连通地下室与外界的贯通腔;贯通腔分为外腔体(11)和内腔体(12);内腔体(12)靠近地下室内的一侧设置有挡边(13);墙体(1)的内腔体(12)上滑动连接有安装框(2);安装框(2)上固接有翻转侧窗组件;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挡板(5)、支撑板(8)和封堵板(9);墙体(1)内下侧开设有容纳腔(14);容纳腔(14)与外腔体(11)连通;墙体(1)朝向地下室内的一侧设置有排水阀(16),排水阀(16)与容纳腔(14)底部连通;容纳腔(14)内滑动连接有呈L形的挡板(5);L形的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窗前防水结构,包括有墙体(1)、安装框(2)和翻转侧窗组件;墙体(1)上开设有连通地下室与外界的贯通腔;贯通腔分为外腔体(11)和内腔体(12);内腔体(12)靠近地下室内的一侧设置有挡边(13);墙体(1)的内腔体(12)上滑动连接有安装框(2);安装框(2)上固接有翻转侧窗组件;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挡板(5)、支撑板(8)和封堵板(9);墙体(1)内下侧开设有容纳腔(14);容纳腔(14)与外腔体(11)连通;墙体(1)朝向地下室内的一侧设置有排水阀(16),排水阀(16)与容纳腔(14)底部连通;容纳腔(14)内滑动连接有呈l形的挡板(5);l形的挡板(5)的横边与容纳腔(14)横截面形状相同;l形的挡板(5)的竖边顶部开设有一排进水口一(51);挡板(5)竖边朝向地下室外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口二(52);挡板(5)竖边内开设有向下与容纳腔(14)连通的流通腔(53);流通腔(53)与进水口一(51)和进水口二(52)连通;容纳腔(14)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板(8);支撑板(8)顶部与挡板(5)横边底部接触;挡板(5)顶部设置有封堵板(9);封堵板(9)朝向安装框(2)的一侧固接有两个卡块一(91);安装框(2)竖直边各开设有一个与卡块一(91)相适配的滑槽一(21);封堵板(9)底部固接有两个卡块二(92);挡板(5)顶部开设有两个与卡块二(92)相适配的滑槽二(54);封堵板(9)上表面滑动连接有一对插销(93);外腔体(11)的两个竖直内壁上各开设有若干个与插销(93)相适配的插孔(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窗前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插销(93)插入端呈圆台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城彬,胡芳健,陈焱,李雪花,刘猛,李兴勇,吴佳奇,丁远,郑由昆,何炳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水电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