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电路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91956 阅读:4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电路,输出数字信号至机顶盒的微处理器,包括:开关SW1,包括控制端、输出点A与输出点B,其中控制端接地;第一输出电路,连接于输出点A,从输出端OUT输出数字信号至机顶盒;第二输出电路,连接于输出点B,从输出端OUT#输出数字信号至机顶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电路及其装置,利用晶体管的开关隔离特性,将机顶盒面板按键开关连接与断开过程中产生的模拟信号进行滤波转换,消除了按键开关抖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电路及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波电路,尤其涉及一种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电路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防止机顶盒面板按键开关“开” “合”过程中的电压抖动,都是采用阻容电路进行滤波。如图3所示,电阻Rl与电容Cl串联于电源与地之间,输出端连接于电阻R1、电 容C1与开关的公共端。由于阻容滤波都是针对特定频带的,但按键开关在“开” “合”过程 中造成的电压抖动频率非常低,甚至低至几十赫兹,因此使用阻容滤波电路滤除效果往往 不理想,对于敏感的MCU,依然可能造成控制器误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电路及其装置,利 用晶体管的开关隔离特性,消除机顶盒面按键开关连接与断开过程中产生的抖动。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电路,连接于电源与机顶盒之间,输出 数字信号至机顶盒的微处理器,包括开关SW1,包括控制端、输出点A与输出点B,其中控制 端接地;第一输出电路,连接于输出点A,包括输出端OUT、晶体管U1、晶体管U2、晶体管U3 与多发射极晶体管U4,从输出端OUT输出数字信号至机顶盒;第二输出电路,连接于输出点 B,包括输出端0UT#、晶体管U5、晶体管U6、晶体管U7与多发射极晶体管U8,从输出端0UT# 输出数字信号至机顶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输出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其正极连接至晶 体管U2的发射极与输出端OUT的公共端,其负极连接至晶体管U3的集电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输出电路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 阻R4与电阻R9,其中电阻R9连接于开关SWl的输出点A与电源之间,电阻R4连接于电源 与多发射极晶体管U4的基极之间,电阻Rl连接于电源与晶体管Ul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2 连接于电源与晶体管U2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3连接于晶体管Ul的发射极与地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输出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2,其正极连接至晶 体管U7的发射极与输出端0UT#的公共端,其负极连接至晶体管U6的集电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输出电路还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 阻R8与电阻R10,其中电阻RlO连接于开关SWl的输出点B与电源之间,电阻R8连接于电 源与多发射极晶体管U8的基极之间,电阻R5连接于电源与晶体管U5的集电极之间,电阻 R6连接于电源与晶体管U7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7连接于晶体管U5的发射极与地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装置,包括该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 电路。本技术所提供的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电路及其装置利用晶体管的开关隔离 特性,将机顶盒面板按键开关连接与断开过程中产生的模拟信号进行滤波转换,消除了按键开关抖动。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电路的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电路的波形图;图3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按键开关滤波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电路的电路图。该消除按键开关抖 动的电路,连接于电源与机顶盒之间,输出数字信号至机顶盒的微处理器,包括开关SW1、第 一输出电路10与第二输出电路20。其中,开关SWl包括控制端、输出点A与输出点B,控制 端接地。第一输出电路10连接于输出点A,包括输出端OUT、晶体管U1、晶体管U2、晶体管 U3与多发射极晶体管U4,从输出端OUT输出数字信号至机顶盒。第二输出电路20连接于 输出点B,包括输出端0UT#、晶体管U5、晶体管U6、晶体管U7与多发射极晶体管U8,从输出 端0UT#输出数字信号至机顶盒。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发射极晶体管U4的第一发射极连接至开关SWl的输出点A,第 二发射极连接至输出端0UT#,基极连接至电源,集电极连接至晶体管Ul的基极。多发射极 晶体管U8的第一发射极连接至开关SWl的输出点B,第二发射极连接至输出端OUT,基极连 接至电源,集电极连接至晶体管U5的基极。晶体管Ul的集电极连接至晶体管U2的基极, 发射极连接至晶体管U3的基极。晶体管U5的集电极连接至晶体管U6的基极,发射极连接 至晶体管U7的基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出电路10还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 阻R4与电阻R9。该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至晶体管U2的发射极与输出端OUT的公共端, 其负极连接至晶体管U3的集电极。电阻R9连接于开关SWl的输出点A与电源之间。电阻 R4连接于电源与多发射极晶体管U4的基极之间。电阻Rl连接于电源与晶体管Ul的集电 极之间。电阻R2连接于电源与晶体管U2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3连接于晶体管Ul的发射 极与地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输出电路20还包括二极管D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 阻R8与电阻R10,该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至晶体管U7的发射极与输出端0UT#的公共端, 其负极连接至晶体管U6的集电极。电阻RlO连接于开关SWl的输出点B与电源之间。电 阻R8连接于电源与多发射极晶体管U8的基极之间。电阻R5连接于电源与晶体管TO的集 电极之间。电阻R6连接于电源与晶体管U7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7连接于晶体管TO的发 射极与地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多发射极晶体管U4的发射极输入中至少有一个信号为低时, 则多发射极晶体管U4导通,晶体管Ul关断,晶体管U2导通,输出为高电平。当多发射极晶 体管U4的发射极输入信号均为高时,则晶体管U4关断,晶体管Ul导通,此时晶体管U2关 断,输出为低电平,该电路可以实现一个与非门的功能。晶体管U5,晶体管TO,晶体管U7与 晶体管U8组成的电路同样可以实现一个与非门的功能,如下表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电路,连接于电源与机顶盒之间,输出数字信号至机顶盒的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关SW1,包括控制端、输出点A与输出点B,其中控制端接地;  第一输出电路,连接于所述输出点A,包括输出端OUT、晶体管U1、晶体管U2、晶体管U3与多发射极晶体管U4,从所述输出端OUT输出数字信号至所述机顶盒;所述多发射极晶体管U4的第一发射极连接至所述开关SW1的输出点A,第二发射极连接至所述输出端OUT#,基极连接至电源,集电极连接至所述晶体管U1的基极;所述晶体管U1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晶体管U2的基极,发射极连接至所述晶体管U3的基极;所述第一输出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其正极连接至晶体管U2的发射极与输出端OUT的公共端,其负极连接至晶体管U3的集电极;所述第一输出电路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与电阻R9,其中电阻R9连接于所述开关SW1的输出点A与所述电源之间,电阻R4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多发射极晶体管U4的基极之间,电阻R1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晶体管U1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2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晶体管U2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3连接于所述晶体管U1的发射极与地之间;  第二输出电路,连接于所述输出点B,包括输出端OUT#、晶体管U5、晶体管U6、晶体管U7与多发射极晶体管U8,从所述输出端OUT#输出数字信号至所述机顶盒;所述多发射极晶体管U8的第一发射极连接至所述开关SW1的输出点B,第二发射极连接至所述输出端OUT,基极连接至电源,集电极连接至所述晶体管U5的基极;所述晶体管U5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晶体管U6的基极,发射极连接至所述晶体管U7的基极;所述第二输出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2,其正极连接至晶体管U7的发射极与输出端OUT#的公共端,其负极连接至晶体管U6的集电极;所述第二输出电路还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与电阻R10,其中电阻R10连接于所述开关SW1的输出点B与所述电源之间,电阻R8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多发射极晶体管U8的基极之间,电阻R5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晶体管U5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6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晶体管U7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7连接于所述晶体管U5的发射极与地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消除按键开关抖动的电路,连接于电源与机顶盒之间,输出数字信号至机顶盒的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SW1,包括控制端、输出点A与输出点B,其中控制端接地;第一输出电路,连接于所述输出点A,包括输出端OUT、晶体管U1、晶体管U2、晶体管U3与多发射极晶体管U4,从所述输出端OUT输出数字信号至所述机顶盒;所述多发射极晶体管U4的第一发射极连接至所述开关SW1的输出点A,第二发射极连接至所述输出端OUT#,基极连接至电源,集电极连接至所述晶体管U1的基极;所述晶体管U1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晶体管U2的基极,发射极连接至所述晶体管U3的基极;所述第一输出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其正极连接至晶体管U2的发射极与输出端OUT的公共端,其负极连接至晶体管U3的集电极;所述第一输出电路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与电阻R9,其中电阻R9连接于所述开关SW1的输出点A与所述电源之间,电阻R4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多发射极晶体管U4的基极之间,电阻R1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晶体管U1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2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晶体管U2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3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