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式高效沉淀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9109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7: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嵌式高效沉淀池结构,该装置内部具有缓流区、混合反应区、推流反应区、预沉区、污泥浓缩区和斜管沉淀区;该装置包括进水口、导管、过水口、混凝搅拌机、导流管、外接导流管、导流筒、絮凝搅拌器、隔板、储泥斗、刮泥机、刮泥装置、储泥斗阀门、止回阀、污泥泵、回流阀门、排泥阀门、斜管填料、溢流堰(19)、出水口。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内嵌式高效沉淀池结构比较目前常用结构有以下优点:1、根据工艺反应区的容积将反应区(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内嵌到沉淀区,既保证了工艺容积又使得设备整体更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2、进水口处增加了缓流区,减缓污水进入时流速,混凝区污水能和PAC(聚合氯化铝)充分混合。以减小流量波动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泥沉淀领域,具体来讲涉及的是一种内嵌式高效沉淀池结构


技术介绍

1、高效污泥沉淀池池体内部通常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包括反应区(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和澄清区(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这种分区设计使得混凝、絮凝、沉淀和污泥处理等过程能够在各自独立的区域内高效进行。

2、目前现有高效沉淀池主要有以下问题:

3、1、尽管高效沉淀池在处理效果上优于传统沉淀池,但分区设计使得其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大,这对于现场用地紧张的场所和原有设备提标改造项目不易实施。

4、2、现有高效沉淀池来水直接进入混凝区没有缓冲,污水进入时流速过快,和pac(聚合氯化铝)混合不充分影响混凝反应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内嵌式高效沉淀池结构。本专利主要解决以下缺陷:高效沉淀池通过重力沉降和颗粒碰撞聚凝两个主要过程,以及合理的池体设计和化学药剂的添加,实现了对废水中悬浮物的有效去除。其工作原理简单而高效,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污水处理、矿山、石油化工、制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嵌式高效沉淀池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嵌式高效沉淀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储泥斗(10)设计排泥口外接储泥斗阀门(13)和止回阀(14)由污泥泵(15)吸出,污泥泵(15)出口分两路,一路污泥回流管由回流阀门(16)控制流量回流至外接导流管(6)提高混合沉淀效率,另外一路排泥管由排泥阀门(17)控制外排至污泥浓缩池干化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式高效沉淀池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嵌式高效沉淀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储泥斗(10)设计排泥口外接储泥斗阀门(13)和止回阀(14)由污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红王茁张万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亿志合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