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溢流灌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9092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7:42
防溢流灌肠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灌肠时容易出现灌肠液溢流,以及灌肠管使用时不便于控制分流以及夹闭的问题;包括矩形壳,矩形壳下端设有两个左右相对的连接管,连接管上端与矩形壳内部连通且下端与外部连通,矩形壳上端设有环形的充气柱,充气柱上开设有开口朝外的充气腔,充气腔上下方向的截面为倒C形,充气柱内侧固定有下端与矩形壳上端连通的进液管,进液管上端设有环形的凹槽,凹槽下侧可与充气腔连通,进液管上设有可遮挡凹槽外侧的膨胀气囊,充气柱外侧滑动连接有环形的推柱,推柱与进液管接触,推柱内侧设有与充气腔截面形状相同的活塞杆,推柱与充气柱外侧紧密贴合;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防溢流灌肠装置


技术介绍

1、灌肠是一种通过将药液借助灌肠器械经肛门灌入大肠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目的;根据药液在肠腔中存留时间的长短,灌肠可以分为清洁灌肠和保留灌肠两种,清洁灌肠时,灌注的溶液量较多,目的是促进肠道排空;通常采用生理盐水、肥皂水、液体石蜡等作为灌注液;这种灌肠主要用于肛肠手术前或内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以及临时用于便秘的对症治疗;随着人们对排毒养生保健概念的关注,现在应用结肠水疗机进行灌肠清洗的人群越来越多,保留灌肠时,灌注的药液量较少,目的是通过肠道局部吸收起到药物治疗的作用;通常采用中药煎剂或其他药物作为灌注液;这种灌肠主要用于治疗大肠肛门炎症性疾病,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肛窦炎等,以及大肠肿瘤、便秘、肠道寄生虫等疾病;

2、在对患者进行灌肠操作时,液体经肛门注入肠道内后,由于老年患者的肛门肌肉松弛,或者一些年轻患者因疾病原因,会出现灌肠液溢流的症状,导致灌肠液的浪费,且会污染床铺或者衣物,给患者的灌肠治疗带来不便,且因为辅助排便需要多次注入液体,期间会使注射器与灌肠管脱离,以及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溢流灌肠装置,包括矩形壳(1),其特征在于,矩形壳(1)下端设有两个左右相对的连接管(2),连接管(2)上端与矩形壳(1)内部连通且下端与外部连通,矩形壳(1)上端设有环形的充气柱(3),充气柱(3)上开设有开口朝外的充气腔(4),充气腔(4)上下方向的截面为倒C形,充气柱(3)内侧固定有下端与矩形壳(1)上端连通的进液管(5),进液管(5)上端设有环形的凹槽(6),凹槽(6)下侧可与充气腔(4)连通,进液管(5)上设有可遮挡凹槽(6)外侧的膨胀气囊(7),充气柱(3)外侧滑动连接有环形的推柱(8),推柱(8)与进液管(5)接触,推柱(8)内侧设有与充气腔(4)截面形状相同的活塞杆...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溢流灌肠装置,包括矩形壳(1),其特征在于,矩形壳(1)下端设有两个左右相对的连接管(2),连接管(2)上端与矩形壳(1)内部连通且下端与外部连通,矩形壳(1)上端设有环形的充气柱(3),充气柱(3)上开设有开口朝外的充气腔(4),充气腔(4)上下方向的截面为倒c形,充气柱(3)内侧固定有下端与矩形壳(1)上端连通的进液管(5),进液管(5)上端设有环形的凹槽(6),凹槽(6)下侧可与充气腔(4)连通,进液管(5)上设有可遮挡凹槽(6)外侧的膨胀气囊(7),充气柱(3)外侧滑动连接有环形的推柱(8),推柱(8)与进液管(5)接触,推柱(8)内侧设有与充气腔(4)截面形状相同的活塞杆(9),推柱(8)与充气柱(3)外侧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流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壳(1)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左右相对且倒l形的遮挡板(10),遮挡板(10)可遮挡其对应侧的连接管(2),遮挡板(10)前端螺纹连接有螺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冬梅白迎春李吉何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