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埋保温管穿管对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9081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2 21:3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埋保温管穿管对中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上相互远离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夹板,固定板一侧设置有衔接板,两个衔接板之间转动连接有送料带,固定板上端两侧均插接有调节柱,调节柱上侧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插接有延伸杆,本技术通过在固定板上设置两个可同步移动的调节柱配合可延伸的支撑盘及电动推杆,并通过电动推杆衔接卡钉及压板来对内外管进行对中,然后通过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带动夹板及移动框接触和限位内外管,配合送料带,提升内外管的穿管稳定性,同时利用可以上下移动的移动框使得衔接轮接触内管,夹板限位外管,提升对不同直径的管件的限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直埋保温管,具体涉及一种直埋保温管穿管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1、直埋式保温管简称预制保温管,通过在工厂内将钢管、保温层、防腐层等结构层预先组合成一体,并构成整体结构优良的保温内管道,通常在保温管加工过程中需要对中校准。

2、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21389674u的“一种直埋保温管穿管对中装置”,其所描述的主要是通过设置的定位盘,在与支撑长辊同轴,并沿支撑长辊移动,限制外管的穿管长度,预留预定的内管伸出长度形成合适的保温管端头尺寸;此外,通过定位盘与内管同轴,外管与定位盘同轴,实现穿管时内外管的同轴穿管,对中效率高,内外管均以定位盘为对中基础,提升对中的精度,在此过程中,内外管的大小与直径均不相同,在给不同直径的内外管件对中时较为麻烦。

3、因此提出一种直埋保温管穿管对中装置,以便解决在此过程中,内外管的大小与直径均不相同,在给不同直径的内外管件对中时较为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此过程中,内外管的大小与直径均不相同,在给不同直径的内外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埋保温管穿管对中装置,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2)上相互远离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夹板(3),所述固定板(1)一侧设置有衔接板(4),两个所述衔接板(4)之间转动连接有送料带(5),所述固定板(1)上端两侧均插接有调节柱(6),所述调节柱(6)上侧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插接有延伸杆(7),所述延伸杆(7)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盘(8),所述支撑盘(8)上相互远离的三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9),其中三个所述电动推杆(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卡钉(10),另外三个所述电动推杆(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压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埋保温管穿管对中装置,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2)上相互远离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夹板(3),所述固定板(1)一侧设置有衔接板(4),两个所述衔接板(4)之间转动连接有送料带(5),所述固定板(1)上端两侧均插接有调节柱(6),所述调节柱(6)上侧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插接有延伸杆(7),所述延伸杆(7)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盘(8),所述支撑盘(8)上相互远离的三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9),其中三个所述电动推杆(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卡钉(10),另外三个所述电动推杆(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压板(23),其中一个所述延伸杆(7)上固定连接有红外传感器(11),所述红外传感器(11)与支撑盘(8)处于同一中轴线,所述固定板(1)一侧螺纹连接有调节杆(12),所述调节杆(12)与调节柱(6)对应,所述衔接板(4)底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13),所述衔接板(4)上端两侧均插接有衔接杆(14),所述衔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徐景吴旭君徐雷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威节能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