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构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蝶形剪力墙-柱系统。
技术介绍
1、相比于传统剪力墙,钢板剪力墙具有更轻的自重和更优的延性,且钢板在屈曲后仍具有较大的弹性侧向刚度,因此钢板剪力墙在高层建筑抗震中得到广泛应用。
2、现有技术中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墙体和柱体大都单独设计,传统钢柱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弱,同时还存在承载力不足、抗弯能力较低的问题,难以与钢板剪力墙发挥协同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蝶形剪力墙-柱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的墙柱系统整体性较弱导致协同作用不足、抗震性能较弱的问题,实现增强墙柱体系的整体性、提高承载力、抗弯能力与抗震能力的目的。
2、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装配式蝶形剪力墙-柱系统,包括钢板剪力墙组件,还包括钢混柱体组件,所述钢混柱体组件包括四块围绕成方形的折弯板,四块折弯板的内部填充高延性混凝土;相邻两块折弯板之间夹设第一t型钢,所述第一t型钢的翼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蝶形剪力墙-柱系统,包括钢板剪力墙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混柱体组件,所述钢混柱体组件包括四块围绕成方形的折弯板(2),四块折弯板(2)的内部填充高延性混凝土(1);相邻两块折弯板(2)之间夹设第一T型钢(3),所述第一T型钢(3)的翼板固结于高延性混凝土(1)内部,所述第一T型钢(3)的腹板延伸至高延性混凝土(1)外部;所述钢板剪力墙组件与所述第一T型钢(3)的腹板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蝶形剪力墙-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板(2)包括依次垂直排布的第一折弯部(201)、第二折弯部(202)、第三折弯部(2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蝶形剪力墙-柱系统,包括钢板剪力墙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混柱体组件,所述钢混柱体组件包括四块围绕成方形的折弯板(2),四块折弯板(2)的内部填充高延性混凝土(1);相邻两块折弯板(2)之间夹设第一t型钢(3),所述第一t型钢(3)的翼板固结于高延性混凝土(1)内部,所述第一t型钢(3)的腹板延伸至高延性混凝土(1)外部;所述钢板剪力墙组件与所述第一t型钢(3)的腹板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蝶形剪力墙-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板(2)包括依次垂直排布的第一折弯部(201)、第二折弯部(202)、第三折弯部(203)和第四折弯部(204);所述第一折弯部(201)和第三折弯部(203)位于所述第二折弯部(202)的同侧方向,所述第四折弯部(204)和第二折弯部(202)位于所述第三折弯部(203)的同侧方向;所述第一折弯部(201)和第四折弯部(204)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折弯部(202)和第三折弯部(203)的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蝶形剪力墙-柱系统,其特征在于,四块所述折弯板(2)在顶端、底端均通过套箍组件固定包覆;所述套箍组件包括四块折弯条(4);所述折弯条(4)包括依次垂直排布的第五折弯部(401)、第六折弯部(402)、第七折弯部(403)和第八折弯部(404),所述第五折弯部(401)和第七折弯部(403)分别位于所述第六折弯部(402)的两侧,所述第六折弯部(402)和第八折弯部(404)分别位于所述第七折弯部(403)的两侧,所述第六折弯部(402)贴合在第二折弯部(202)外壁,所述第七折弯部(403)贴合在第三折弯部(203)外壁;所述第五折弯部(401)、第八折弯部(404)分别与相邻两块第一t型钢(3)的腹板相贴且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蝶形剪力墙-柱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一鹏,田开豪,邵永波,张敏,李常虹,吴昌根,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