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织机门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9053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2 21:30
本技术公开涉及一种圆织机门圈组件,包括上门圈、下门圈、支撑滚轴和梭板,支撑滚轴上转动套设有用于抵接梭板的抵接滚轮,支撑滚轴的内侧一上一下间隔设置有两组支撑滚轮,抵接滚轮设于两组支撑滚轮之间,梭板对应抵接滚轮位置设置有凸筋,所述凸筋的外侧与抵接滚轮相抵,凸筋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滚轮相抵,支撑滚轮包括上支撑滚轮和下支撑滚轮,梭板上对应上支撑滚轮的顶部设有第一遮挡片,梭板上对应下支撑滚轮的底部设有第二遮挡片,将支撑滚轮设于抵接滚轮相对两侧,并将支撑滚轮置于导向槽内,既可以防止支撑滚轮与经丝接触,又可以防止抵接滚轮与经丝接触,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可以进一步的防止卡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圆织机,特别涉及一种圆织机门圈组件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申请中专利专利号为《202420537184.4》专利名称为:一种应用于圆织机上的门圈组件,包括上门圈、下门圈、支撑滚轴和梭板,支撑滚轴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支撑滚轴配合形成供梭板穿梭的穿梭轨道,所述支撑滚轴上套设有用于抵接梭板的抵接滚轮,所述梭板的外侧设有导向槽,支撑滚轴的内侧立设有支撑滚轮,梭板转动可带动导向槽运动至与支撑滚轮对应,此时,对应的支撑滚轮位于导向槽内并与导向槽的上、下侧壁相抵,形成梭板的悬浮支撑结构,但是,该装置的抵接滚轮位于支撑滚轮相对的两侧,而该两侧的抵接滚轮直接靠近经丝,并不具有对应的防护措施,所以运行的时候抵接滚轮容易绕丝和卡丝。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圆织机门圈组件,将支撑滚轮设于抵接滚轮相对两侧,并将支撑滚轮置于导向槽内,既可以防止支撑滚轮与经丝接触,又可以防止抵接滚轮与经丝接触,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可以进一步的防止卡丝。>

2、本技术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织机门圈组件,包括上门圈(1)、下门圈(2)、支撑滚轴(3)和梭板(4),支撑滚轴(3)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支撑滚轴(3)配合形成供梭板(4)穿梭的穿梭轨道,所述支撑滚轴(3)上转动套设有用于抵接梭板(4)的抵接滚轮(6),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滚轴(3)的内侧一上一下间隔设置有两组支撑滚轮(5),抵接滚轮(6)设于两组支撑滚轮(5)之间,所述梭板(4)对应抵接滚轮(6)位置设置有凸筋(41),所述凸筋(41)的外侧与抵接滚轮(6)相抵,凸筋(4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滚轮(5)相抵,位于上侧的支撑滚轮(5)为上支撑滚轮(51),位于下侧的支撑滚轮(5)为下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织机门圈组件,包括上门圈(1)、下门圈(2)、支撑滚轴(3)和梭板(4),支撑滚轴(3)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支撑滚轴(3)配合形成供梭板(4)穿梭的穿梭轨道,所述支撑滚轴(3)上转动套设有用于抵接梭板(4)的抵接滚轮(6),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滚轴(3)的内侧一上一下间隔设置有两组支撑滚轮(5),抵接滚轮(6)设于两组支撑滚轮(5)之间,所述梭板(4)对应抵接滚轮(6)位置设置有凸筋(41),所述凸筋(41)的外侧与抵接滚轮(6)相抵,凸筋(4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滚轮(5)相抵,位于上侧的支撑滚轮(5)为上支撑滚轮(51),位于下侧的支撑滚轮(5)为下支撑滚轮(52),梭板(4)上对应上支撑滚轮(51)的顶部设有第一遮挡片(42),梭板(4)上对应下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友璋陈伟记倪孝赞
申请(专利权)人:平阳县友璋塑机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