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部件、冷媒循环系统和冷热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9035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2 21:2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部件、冷媒循环系统和冷热调节装置,所述换热部件包括:换热器和毛细节流元件,所述换热器内设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流道;所述毛细节流元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且包括套筒部和柱体部,所述套筒部套设于所述柱体部外,以在所述套筒部与所述柱体部之间形成节流通道,所述节流通道与其中一个所述流道连通。由此,通过将毛细节流元件安装在换热器上,无须额外设置冷媒管,实现了集成化设计,减小了换热部件的空间占用,便于布置,且利于降低换热部件的加工难度,提高了换热部件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部件、冷媒循环系统和冷热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板式换热器和相关部件主要通过冷媒管连接,冷媒管占用的空间较大,不利于布局,且安装过程复杂,人力成本和加工成本较高,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换热部件,无须额外设置冷媒管,集成化程度高,空间占用小,且安装便捷。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部件,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内设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流道;毛细节流元件,所述毛细节流元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且包括套筒部和柱体部,所述套筒部套设于所述柱体部外,以在所述套筒部与所述柱体部之间形成节流通道,所述节流通道与其中一个所述流道连通。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部件,通过将毛细节流元件安装在换热器上,实现了集成化设计,减小了换热部件的空间占用,便于布置,且利于降低换热部件的加工难度,提高了换热部件的实用性。

4、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部件,所述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的内周壁和/或所述柱体部的外周壁设有凸筋,所述凸筋参与限定所述节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构造为环绕所述柱体部的中心轴线盘绕的螺旋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构造为内周壁等直径的套筒,所述柱体部构造为外周壁等直径的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的筒壁开设有与所述节流通道连通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的开孔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穿孔的开孔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的内周壁和/或所述柱体部的外周壁设有凸筋,所述凸筋参与限定所述节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构造为环绕所述柱体部的中心轴线盘绕的螺旋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构造为内周壁等直径的套筒,所述柱体部构造为外周壁等直径的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的筒壁开设有与所述节流通道连通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的开孔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穿孔的开孔面积,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沿所述套筒部的轴向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穿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套筒部的中心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部的轴向一端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止挡在所述套筒部的轴端外,且封盖所述套筒部的轴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柱体部为一体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套筒部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且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毛细节流元件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侧,所述毛细节流元件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且所述套筒部的中心轴线沿所述第一表面的宽度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学飞王振钦林佳禾冀甲博贾山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