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张型主塔施工线形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87933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2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张型主塔施工线形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上塔柱的施工位置设置多个施工平台,同时在塔柱内侧预埋安装固定支撑用预埋件;在上塔柱两相对面之间沿高度方向布置多层对拉构件,每层对拉构件由工字钢及位于工字钢上方的多组钢绞线组件组成,工字钢两端通过预埋件固定连接,钢绞线组件通过安装件可拆卸连接在工字钢上,并可整体吊装;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上塔柱线形变化,依据监测数据动态调整各层钢绞线的张拉力,控制塔柱线形偏差,确保施工阶段结构稳定性与线形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层对拉构件的均衡调整,有效避免了传统单点牵拉受力不均的问题,显著提升了外张型主塔施工的线形控制精度与施工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外张型主塔施工线形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1、外张型主塔作为大跨度桥梁的重要结构,其主塔塔柱通常呈倾斜布置,具备良好的受力性能和视觉美感。然而,由于外张型主塔在施工过程中受自重、施工荷载、温度变化及塔柱倾斜角度等因素影响,极易产生线形偏差,若不及时调整,势必影响桥梁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及成桥后的美观性。

2、现有的主塔施工线形调整方法多采用塔吊吊装配合临时支撑或利用钢绞线对塔柱进行局部牵拉的方式,但这些方法存在受力不均、调整精度差、施工操作复杂及安全性差等问题,难以适应外张型主塔复杂的线形控制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张型主塔施工线形调整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主塔施工线形调整方法多采用缆索吊装配合临时支撑或利用钢绞线对塔柱进行局部牵拉的方式,但这些方法存在受力不均、调整精度差、施工操作复杂及安全性差等问题,难以适应外张型主塔复杂的线形控制需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张型主塔施工线形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张型主塔施工线形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拉构件(2)施工时,先将工字钢(3)放置于上塔柱(1)的施工位置处,使其与预埋件(5)连接,接着在上塔柱(1)设定的施工安装位置处的混凝土浇筑前预埋安装管道和锚垫板(6),待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从安装管道穿入设置有金属波纹管(41)的多组钢绞线组件(4),随后多组钢绞线组件(4)贯穿上塔柱(1)的两相对面与两锚具(7)连接,以便后续张拉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张型主塔施工线形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张拉调节时,先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张型主塔施工线形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张型主塔施工线形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拉构件(2)施工时,先将工字钢(3)放置于上塔柱(1)的施工位置处,使其与预埋件(5)连接,接着在上塔柱(1)设定的施工安装位置处的混凝土浇筑前预埋安装管道和锚垫板(6),待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从安装管道穿入设置有金属波纹管(41)的多组钢绞线组件(4),随后多组钢绞线组件(4)贯穿上塔柱(1)的两相对面与两锚具(7)连接,以便后续张拉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张型主塔施工线形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张拉调节时,先拆除工字钢(3),然后再通过锚具(7)对钢绞线组件(4)进行张拉,使上塔柱(1)线形和弯矩与设计值的差值在设定范围内;当达到设计值时,测量上塔柱(1)相对面之间的间距,按照测量的间距加工工字钢(3);接着将加工好的工字钢(3)放置在上塔柱(1)的两相对面之间,再通过锚具(7)上的夹片(71)使钢绞线组件(4)夹紧于锚具(7),由此完成张力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外张型主塔施工线形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71)上还设有防松压板(8),所述防松压板(8)设有螺栓孔(81),所述锚垫板(6)设有安装孔(61),所述螺栓孔(81)与所述安装孔(61)相连通,用于供紧固件穿过并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张型主塔施工线形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5)包括两端设有钢板(51)的型钢(52)以及设置于所述钢板(51)和型钢(52)的加劲板(53),所述工字钢(3)与所述钢板(51)固定连接。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龙丁光耀李阳代美洪刘康邢惟东刘畅王亿亮王跃游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