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机高精准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8773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折弯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折弯机高精准上料装置,包括机体,机体的后侧设置有对齐组件,对齐组件的顶侧设置有上料机构,机体的两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架,机体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顶盖,调节架的内端贯穿机体的两侧至内部固定连接于顶盖的两侧端外侧,机体的前侧顶端设置有推动组件,推动组件的后侧端活动连接有折弯机构。通过有效解决了传统上料装置精度不足、适应性差等问题,通过对齐组件中活动页与滑动盒的配合,可灵活调整板材初始位置,实现精准对齐,为后续折弯提供可靠基准;升降组件采用滑套、活塞与定位孔的组合,可便捷地调节对齐组件高度,精准适配不同厚度板材,显著提升装置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折弯机,具体为一种折弯机高精准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1、在金属加工领域,折弯机作为板材成型的关键设备,是一种能够对金属板材进行折弯加工的工业设备,借助上下模产生的压力,使置于上、下模之间的金属板材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实现折弯,其上料装置的性能直接影响加工精度与生产效率。

2、传统折弯机上料装置普遍存在以下技术瓶颈:其一,定位精度不足,多采用固定机械挡块或简单传感器定位,难以适应不同规格板材的尺寸偏差,导致板材入模位置偏移,折弯后工件尺寸有误差,废品率居高不下;其二,适应性差,高度调节结构复杂且调节范围有限,需耗费大量时间人工更换配件或重新校准,无法满足柔性化生产需求;其三,自动化程度低,上料、推送、折弯环节缺乏协同控制,板材输送过程中易出现打滑、卡顿现象,致使折弯角度偏差,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传统折弯机上料装置存在定位精度不足、高度调节复杂且范围有限以及自动化程度低致使板材输送不畅、折弯角度偏差、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弯机高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弯机高精准上料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后侧设置有对齐组件(2),所述对齐组件(2)的顶侧设置有上料机构(3),所述机体(1)的两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架(4),所述机体(1)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顶盖(5),所述调节架(4)的内端贯穿所述机体(1)的两侧至内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顶盖(5)的两侧端外侧,所述机体(1)的前侧顶端设置有推动组件(6),所述推动组件(6)的后侧端活动连接有折弯机构(7),所述折弯机构(7)位于所述顶盖(5)的下方,所述对齐组件(2)的底侧活动连接有升降组件(8),所述折弯机构(7)的下方设置有下模组件(9),所述下模组件(9)的两端活动连接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机高精准上料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后侧设置有对齐组件(2),所述对齐组件(2)的顶侧设置有上料机构(3),所述机体(1)的两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架(4),所述机体(1)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顶盖(5),所述调节架(4)的内端贯穿所述机体(1)的两侧至内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顶盖(5)的两侧端外侧,所述机体(1)的前侧顶端设置有推动组件(6),所述推动组件(6)的后侧端活动连接有折弯机构(7),所述折弯机构(7)位于所述顶盖(5)的下方,所述对齐组件(2)的底侧活动连接有升降组件(8),所述折弯机构(7)的下方设置有下模组件(9),所述下模组件(9)的两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机体(1)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机高精准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3)包括旋转电机一(31)、旋转轴(32)和承载组件(33),所述旋转电机一(31)、所述旋转轴(32)、所述承载组件(33)均设置于所述对齐组件(2)的顶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弯机高精准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一(31)的输出端和所述旋转轴(32)的侧端活动连接,所述承载组件(33)的内侧环绕连接于所述旋转轴(3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弯机高精准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33)包括运输带(331)和磁吸片(332),所述磁吸片(332)均匀分布于所述运输带(331)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机高精准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6)包括承载箱(61)、直线电机(62)、推动板(63)和直线杆(64),所述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纪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久光机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