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无线充电中继线圈与发射端的协同控制电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8773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无线充电中继线圈与发射端的协同控制电路系统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结构有直流输入模块(1)、时序产生模块(2)、升压降压模块(3)、发射线圈模块(4)、中继线圈模块(5)、接收线圈模块(6)、协同控制模块(7)和位置控制模块(8)。协同控制模块(7)根据采集到的信息输出控制信号,驱动位置控制模块(8)中的电机以带动中继线圈进行位置调节,使中继线圈工作在最佳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无线充电系统传输距离较近的问题,通过中继线圈扩展无线传输距离,且根据负载自动调整中继线圈的位置,实现充电效率的最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充电,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中继线圈与发射端的协同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1、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无线充电技术因其便捷性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从早期仅能在近距离、小功率下为简单设备充电,到如今逐渐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甚至电动汽车等多种设备。但在实际使用中,无线充电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

2、距离限制是一大难题。传统无线充电在距离稍远时,能量传输效率会急剧下降,导致充电速度变慢甚至无法充电。例如在一些公共充电场景,设备与发射端无法紧密贴近,充电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多设备同时充电时,不同设备的充电需求不同,现有技术难以实现精准高效的能量分配,容易出现部分设备充电过慢或过热的情况。

3、中继线圈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距离问题,它可接收并增强发射端的能量信号再传输给接收端。然而,当前中继线圈与发射端的协同控制不够智能高效。多数系统中,发射端和中继线圈的工作状态相对固定,无法根据接收端的实时需求和环境变化动态调整,导致能量传输效率无法达到最优。

4、此外,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无线充电系统易受干扰,现有的协同控制电路难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中继线圈与发射端的协同控制电路系统,结构有直流输入模块(1)、时序产生模块(2)、升压降压模块(3)、发射线圈模块(4)、中继线圈模块(5)、接收线圈模块(6),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协同控制模块(7)和位置控制模块(8);所述直流输入模块(1)与升压降压模块(3)相连,为系统直流输入电压;所述时序产生模块与发射线圈模块(4)相连,为其提供PWM波对其进行控制;所述发射线圈模块(4)与中继线圈模块(5)相连,发射线圈模块(4)将经升压降压模块处理后的直流输入电压转化为交流电压发送给中继线圈模块(5);所述中继线圈模块(5)与接收线圈模块(6)相连,中继线圈模块(5)将接收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中继线圈与发射端的协同控制电路系统,结构有直流输入模块(1)、时序产生模块(2)、升压降压模块(3)、发射线圈模块(4)、中继线圈模块(5)、接收线圈模块(6),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协同控制模块(7)和位置控制模块(8);所述直流输入模块(1)与升压降压模块(3)相连,为系统直流输入电压;所述时序产生模块与发射线圈模块(4)相连,为其提供pwm波对其进行控制;所述发射线圈模块(4)与中继线圈模块(5)相连,发射线圈模块(4)将经升压降压模块处理后的直流输入电压转化为交流电压发送给中继线圈模块(5);所述中继线圈模块(5)与接收线圈模块(6)相连,中继线圈模块(5)将接收到的交流电压处理后发送给接收线圈模块(6),经接收线圈模块(6)处理转化为直流输出给用电负载;所述接收线圈模块(6)与协同控制模块(7)相连,协同控制模块(7)在接收线圈模块(6)中的负载支路上采集电流电压信息;所述协同控制模块(7)与位置控制模块(8)相连,所述发射线圈模块(4)中的发射线圈l1、中继线圈模块(5)中的中继线圈l2及接收线圈模块(6)中的接收线圈l3分别安装在位置控制模块(8)中的3个安装板上,协同控制模块(7)根据采集到的信息输出控制信号,驱动位置控制模块(8)中的电机以带动中继线圈l2进行位置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中继线圈与发射端的协同控制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压降压模块(3)包括占空比调节电路和升压降压电路,其中占空比调节电路的结构为:电阻r11的一端与运放u5的反相输入端及电容c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负极及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电阻r15的一端及地线相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运放u5的同相输入端及电阻r14的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滑动变阻器r12的上端相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滑动变阻器r12的下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u5的输出端口与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12的滑片端及r14的另一端及双向稳压管d8的一端相连接作为输出端口,将该输出端口记为cp_out3,双向稳压管d8的另一端与地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中继线圈与发射端的协同控制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线圈模块(4)的结构为: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场效应管q4的漏极相连接,记作输入端口vdd2_in,输入端口vdd2_in与升压降压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博任毅游恪周徐婷吴琼汝玉星刘列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