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输气管道内检测方法及内检测器的防撞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4587624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环形输气管道内检测方法及内检测器的防撞结构,该检测方法包括:检测时,将内检测器放入待测管发球筒,第一进气口通过进气调节部向待测管发球筒进气充压,待测管发球筒和待测管段之间的压差达到设定值后,内检测器向待测管段内行进;内检测器对待测管段进行检测;内检测器行进到待测管段的设定位置,通过出气调节部调节待测管段内的气压以推动内检测器继续行进,内检测器到达待测管收球筒内停止且贴合于防撞结构处,取出防撞结构和内检测器,完成待测管段的内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收、发球筒短和有汇管的管道检测,避免检测器停止和撞击收球筒的风险,提高检测过程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内检测,尤其涉及一种环形输气管道内检测方法及内检测器的防撞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内检测是一种管道检测比较成熟的检测手段,包括涡流检测、超声检测、漏磁检测,内检测能够发现管道本体缺陷隐患并消除。部分管道收发球筒满足检测标准,但是有部分管道非标收发球筒和工艺不能满足检测要求。随着对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实施,管道企业日益对完整性工作重视。管道内检测数据是完整性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解决收球筒短、首末端带有均压线、中间有进气三通的环形输气管道这类无法满足检测要求的管道的检测问题,获取检测数据,以对管道进行完整性管理。因此,如何实现收球筒短且需防撞的环形输气管道检测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环形输气管道内检测方法及内检测器的防撞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输气管道内检测方法及内检测器的防撞结构,解决收、发球筒短和有汇管的管道检测,避免检测器停止和撞击收球筒的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输气管道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环形输气管道的待测管段的一端连接待测管发球筒且另一端连接待测管收球筒,将待测管发球筒上通过进气调节部连接第一进气口,将待测管段上连通第二进气口,将待测管段上位于待测管收球筒前的位置通过出气调节部连接管道出口,将待测管收球筒内放入防撞结构;检测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输气管道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输气管道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管段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连通口处设置花网,所述花网允许气体流通且能阻止内检测器向所述第二进气口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输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输气管道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环形输气管道的待测管段的一端连接待测管发球筒且另一端连接待测管收球筒,将待测管发球筒上通过进气调节部连接第一进气口,将待测管段上连通第二进气口,将待测管段上位于待测管收球筒前的位置通过出气调节部连接管道出口,将待测管收球筒内放入防撞结构;检测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输气管道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输气管道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管段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连通口处设置花网,所述花网允许气体流通且能阻止内检测器向所述第二进气口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输气管道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管发球筒上连接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连通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口能开闭地连接与所述待测管段相邻的管段;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构成所述进气调节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输气管道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1中,第一压力表显示压力为0时,打开第一快开盲板,将内检测器放入待测管发球筒,并推送至第一阀门前,关闭第一快开盲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输气管道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中,缓慢打开第三阀门,第一进气口向待测管发球筒内缓慢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张洋马义来闻亚星陈金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