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736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3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后部组件和尾门。尾门适于与车身后部组件相配合。尾门和车身后部组件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凸起,尾门和车身后部组件中的另一者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止部。在尾门朝向车身后部组件转动第一角度以到达关闭位置时,第一凸起与挡止部间隔开;在尾门朝向车身后部组件转动大于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时,第一凸起与挡止部抵触并被挡止部推动,使得尾门恢复到相对于车身后部组件转动第一角度以到达关闭位置。这样,在猛烈关闭尾门时,第一凸起与挡止部抵触,这可避免尾门的转动角度过大。尾门与车身后部组件之间也就会保持适当的间隙,避免相互干涉,这有助于改善车辆的外观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1、在汽车领域中,车辆的尾门通常是指汽车行李箱的门。尾门可转动地安装在车辆主体上,以便于打开或关闭汽车行李箱。

2、在将尾门猛烈关闭时(例如,尾门关闭的速度大于或等于2m/s),可能会导致尾门的转动角度增加。尾门的转动角度增加会进一步导致尾门与相邻的车身后部组件之间的间隙变得过小,甚至导致尾门与相邻的车身后部组件之间发生干涉,进而影响车辆的外观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后部组件,以及尾门。尾门适于与车身后部组件相配合;尾门和车身后部组件中的一者构造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尾门和车身后部组件中的另一者构造有至少一个挡止部。在尾门相对于车身后部组件转动第一角度以到达关闭位置时,第一凸起与挡止部间隔开;在尾门相对于车身后部组件转动大于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时,第一凸起与挡止部抵触并被挡止部推动,使得尾门恢复到相对于车身后部组件转动第一角度以到达关闭位置。

2、在一个实施例中,尾门包括尾门主体和从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3)包括尾门主体(32)和从所述尾门主体(32)沿竖向(Z)向上延伸出的两个边框(31),两个所述边框(31)沿横向(W)彼此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11)从所述边框(31)的内表面凸出的高度在10mm到15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31)和/或所述挡止部(223)是柔性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后部组件(2)包括两个沿所述横向(W)间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3)包括尾门主体(32)和从所述尾门主体(32)沿竖向(z)向上延伸出的两个边框(31),两个所述边框(31)沿横向(w)彼此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11)从所述边框(31)的内表面凸出的高度在10mm到15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31)和/或所述挡止部(223)是柔性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后部组件(2)包括两个沿所述横向(w)间隔开的尾灯(22);每个所述尾灯(22)包括尾灯本体(224)和安装在所述尾灯本体(224)上的遮挡板(220);所述遮挡板(220)适于与相应的所述边框(31)相配合,所述挡止部(223)构造在所述遮挡板(2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2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苏路张越陈秀玲周林杰李艳
申请(专利权)人:斯特兰蒂斯汽车集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